从俄狄浦斯期看家庭教育

高途美好家庭 | 2022-06-21 19:00:34

1.什么是俄狄浦斯期

俄狄浦斯期也叫性蕾期,也就是性的萌芽期,具体的时间大概是3-6岁。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有了性别的意识。

他们开始变得更愿意跟异性的父母更亲密,同时会对同性的父母显现出排斥心理。

俄狄浦斯情结: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么一个预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儿(也就是俄狄浦斯),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底比斯王对这个预言感到震惊万分,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但是有个牧羊人发现了他,把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当儿子。

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谁。长大后他做了许多英雄事迹,赢得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他才知道,多年前他杀掉的一个旅行者是他的父亲,而现在和自己同床共枕的是自己的亲母亲。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弄瞎了双眼,离开底比斯,独自流浪去了。这就是心理学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原型。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的术语。由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


2.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将孩子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口欲期(1岁前):其快乐来源为唇、口、手指头。在长牙以后,快乐来自咬牙。原始欲望的满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婴儿的快乐也多来自口腔活动。处在婴儿期的宝宝习惯以口腔探索世界,因为口腔是全身神经细胞发展最快的地方。通过吸吮的方式,宝宝不仅得到食物,更能获得安全感。如果口腔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日后就可能造成悲观性格,很难对外界建立起信任感,而过度满足则可能导致放纵、依赖的性格。

在宝宝出生后到1岁半期间,如果父母发现宝宝有这方面的需求,可利用安抚奶嘴来满足。等到宝宝会走路之后,环境中的许多新奇事物会转移他对奶嘴的注意力,所以无需过分担心戒不掉奶嘴的问题。由于探索需求旺盛,凡是能拿到的东西,1岁半以内的宝宝都喜欢往嘴巴里塞,有时不免让父母感到紧张。其实,当宝宝的嘴巴接触到不同软硬、大小及触感的东西时,更能刺激他的感官能力发展,所以一般不要禁止。

(2)肛欲期(1~3岁):其快乐来源为忍受和排粪便,肌紧张的控制。

这一阶段,排泄机能成为婴儿性快感的主要目标,婴儿从排泄活动中得到极大的快乐。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按时大小便的训练(potty training)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通过自己掌握大小便,孩子们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学会了独立,发展了自信,并知道何时应该“放弃”。

如果这一阶段性心理发生冲突,即强迫孩子排便,或者对时间、卫生要求过于严格,就可能会造成肛门期停滞人格。这种人极度吝惜、保守,在行为上表现出冷酷、顽固等,例如《守财奴》的主人公就是具有典型的肛门期停滞人格。

相似的,过分在意“规律排便”可能产生两种相反的人格类型:过分守时,或者总是拖延。

(3)俄狄浦斯期(3~5岁):其快乐来源为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或恋父(科学的性教育必须开始)。

此时,幼儿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幼儿在此时期已能辨识男女性别,并以父母中的异性者为“性爱”的对象。于是出现了男童以父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母亲的现象,也就是会与父亲争夺母亲,不让父亲对母亲亲密,这现象称为恋母情结,同理女童以母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恋父亲的对象,则称为恋父情结。

那么这个时候也是对孩子开展性教育的好时期,让孩子客观的认识性器官,了解生命的起源。

(4)潜伏期(5~12岁):儿童将兴趣转向外部,去发展各种知识和技能,以便应付环境的需要。(相对平稳,更多的问题体现在学习和与人交往中)

这个阶段的孩子兴趣点由对自己的身体和父母感情,转向周围的事物,更多体现在喜欢与同性伙伴的交往,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与同性同伴合作的能力。从弗洛伊德的理论来看,可以把潜伏期看作一个准备阶段,先学会如何与同性合作,能更好的度过接下来性能量大爆炸的时期,也就是青春期。

(5)生殖期(12岁以后):性欲逐渐转向异性。这一阶段起于青春期,贯穿整个成年期。

此时期,个体性器官逐渐成熟,两性差异显著,自此以后,开始有了两性生活的理想,有了婚姻家庭的意识,两性关系需求旺盛。并且孩子开始逐步形成稳固的性价值观,为未来的爱情和婚姻做好准备。


3.俄狄浦斯期形成的动机

俄狄浦斯期并不是狭义理解中的“恋母”或“恋父”,而是母婴由依恋到相对分离的转化过程中,婴孩心理的一系列变化。

对于幼儿来说,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为选择对象;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也即是由于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的。(父亲开始出现在母婴关系之中。)

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

同理,女孩也以为母亲干扰了自己对父亲的柔情,侵占了她应占的地位;因此,同样也有“恋父情结”。

当孩子出现“恋父”、“恋母”情结之后,是否同性父母需要退让,以满足孩子对异性父母的情结?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亲子关系需要孩子和父母的三角平衡。如果同性父母退让或者缺位,会让孩子产生过度的“恋父”、“恋母”情结,会导致孩子成年以后的各种情感问题。


4.从俄狄浦斯期看亲子关系

这个时期开始,孩子们会表现出明显的性别意识,模仿自己同性的父母。

模仿自己父母的另一个原因是,既然我的父亲能够吸引我的母亲,并让我的母亲嫁给他,那么,如果我变得跟我的父亲一样,我的妈妈就会喜欢我。反之亦然。

这种模仿:心理学专业术语可以称之为“认同”。(孩子通过模仿同性父母来认同自我的性别。)模仿同性父母来吸引异性父母,同时和同性父母做竞争。(这里父母要尤为关注自己在家庭中、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的言谈举止。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还不具备分辨父母行为动作的原因及好坏,只会进行单一的模仿。因为只有模仿同性父母,才能影响到异性父母来喜欢自己。)

此时也需要强调夫妻关系在俄狄浦斯期的重要性。和谐稳定的夫妻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安全平稳地度过“恋父”、“恋母”的过程。如果夫妻感情破裂或者产生严重矛盾,会加剧孩子的“恋父”、“恋母”过程。

另外,不要用成年人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孩子,评判孩子“恋父”、“恋母”情结是“错误”的。俄狄浦斯期是每一个人类幼年时期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

孩子的一生是从母体分离开始,由一元世界(自己)到二元世界(母婴),再到三元世界(俄狄浦斯期和父母),继而面向社会,逐渐走向独立的过程。

在这种情感挣扎中,孩子需要学会实现本我和超我的平衡,以便得到自我的快速发展。

俄狄浦斯期也是性别认同的关键期。


5.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俄狄浦斯期”

(1)同性父母的包容和亲近

以男孩为例,刚开始,父亲要学会包容,不能和孩子“争夺”母亲,引发孩子内心的冲突。随后,要多与孩子相处和玩耍,增进父子之间的感情。(通过增加孩子与同性父母的互动,让孩子和同性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认同自己的性别观念。)

(2)不要嘲笑或讽刺孩子

当孩子和父亲“竞争”失败或“攻击”父亲的时候,不要给予他负面的反馈或评价,让他觉得我不如强大的父亲,我的行为不被父母接纳,产生自我攻击。(嘲笑或讽刺孩子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不敢跟人互动。)

(3)分床睡,父母切勿故意当着孩子亲昵

太晚分床,对孩子身心发展不利。妈妈也不要像对待小婴儿一样,对幼儿过分的亲吻、抚摸或搂抱,增加孩子的依恋情绪。(过分的亲吻、抚摸和搂抱会让孩子无法指向三元关系。父母要树立和尊重三元关系的空间和边界。)

(4)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角色,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

父母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但妈妈是爸爸的妻子,爸爸是妈妈的丈夫,我们要相互陪伴,生活在一起。你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会共同给予你更多的爱。(家庭中任何关系都不能超越夫妻关系。)

(5)不要过分严厉地对待孩子

过分严厉会让孩子处在一种想赢而不敢赢的纠结和矛盾之中,继而产生俄狄浦斯冲突。

免责声明:

1. 文章来源中标注带“高途”字样的版权归高途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2. 转载文章已标明其真实来源,如涉及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更多阅读

沉迷手机孩子怎么办?7点方法解决家长烦恼

怎么让孩子戒掉手机游戏的瘾?家长可以参考这5点方法

怎样和叛逆期的孩子相处沟通?5个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孩子初二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6个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份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为他们营造美好的成长环境!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