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研究

材料一

 

①北京人头盖骨             ②《史记》

 

③盘古开天地

材料二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材料三

《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御中发微,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及诣。水雨,除兴。”意思是说为国家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应罚二甲。迟到三天到五天,斥责;六天到十天,罚一盾;超过十天,罚一甲。降雨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

依据所学,判断①②③史料类型。

[["

类型:①属于实物史料②属于文献史料③属于口传(神话传说)史料。

"]]

类型:①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头盖骨属于实物史料,②结合所学可知,《史记》属于文献史料③结合所学可知,盘古传说属于口传(神话传说)史料。

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进行阐释。

[["

阐释:通过对比发现,《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的是陈胜吴广等人起义的原因:征发服徭役,因为大雨超过了期限,按照当时秦朝的法律都应该斩首。而《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国家征发徭役因为雨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史记》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时间相对久远,同时又带有贬低秦朝的色彩。而《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的是当时的具体情况,能够印证、纠正、或补充传世文献,可信度较高,更能体现历史的真实。①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记载的是秦朝的徭律,是对徭役的规定;史记中的记载是陈胜吴广被征发戍守长城。是戍役,也就是兵役。秦民一生既要服徭役,又要服兵役,徭役、戍役在法律上是不同性质的服役,处罚有差别是正常的。②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记载的是秦始皇时期,陈胜吴广起义是秦二世元年。据史料记载:四月,二世还至咸阳……用法益刻深。秦二世时法律更加严苛。时间是二世元年四月,陈胜吴广起义是在夏季,很有可能法律规定出现了变动,秦二世时期的法律比秦始皇时期变得更加严苛了。

"]]

阐释:结合所学可知,《史记》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时间相对久远,同时又带有贬低秦朝的色彩。而《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的是当时的具体情况,能够印证、纠正、或补充传世文献,可信度较高,更能体现历史的真实。阐释陈胜吴广起义这一事件时,要综合考虑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

高中 | 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则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这表明(        ) 下表是研究秦朝灭亡原因的两则史料。其共同研究视角是(        ) 史书记载,秦末陈胜在当佣工时曾对同伴说“苟富贵,勿相忘”;项羽看到秦始皇东游时,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在咸阳服徭役时看到秦始皇出巡,感叹道“大丈夫当如此”。这反映当时(        ) 历史学家卜宪群指出:“秦朝建立后,统治阶级内部对新帝国建立怎样的国家结构本身即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赞同分封的人很多;六国的政治势力、社会势力仍存,恢复列国并立统治的愿望依然十分强烈;文化的地域性差异仍然十分突出。”该学者意在强调(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这首诗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据此可知,贾谊认为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