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有其特殊性、变异性与传统性。研究历史首先要注意的便是其特殊性。我们以往的传统,与其他民族有变有异,有自己的特殊性。没有特殊性,就不成为历史。如果世界上一切国家民族,都没有其相互间的个别特殊性,只是混同一色,那就只需要,亦只可能,有一部人类史或世界史便概括尽了……其次,历史必然有其变异性。历史常在变动中进展。没有变,不成为历史。我们读小说,常见说:“有事话长,无事话短。”所谓有事即是有变。无变就不见有事……我们把二者,即特殊性和变异性加在一起,就成为历史之传统性。我们研究历史,首先就当知道历史的三种特性。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请以中国历史某一专题史内容为例,围绕“三种特性”,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说明:考生可以选择1—2种特性论述,也可以三种特性同时论述;要求:论题合适,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论题:中华传统文化兼具特殊性、变异性和传统性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以人为本。

论述: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已复礼”等人本思想,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至西汉时期,董仲舒发展了儒学,使之与大一统国家发展相适应。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唐宋至明清,中华文化吸收了佛教及域外文化因素,理学、心学等思想出现,进一步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欧的基督教神学思想、阿拉伯及西亚的伊斯兰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显著的“人本”特征。同时,中华文化开放包容,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及本国各民族文化,在保持传统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

因此,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区域文化的特征,在保持“人本”传统的同时吸收其他文化,从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

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根据材料“历史有其特殊性、变异性与传统性。研究历史首先要注意的便是其特殊性。……我们把二者,即特殊性和变异性加在一起,就成为历史之传统性。我们研究历史,首先就当知道历史的三种特性。”及所学可得出论题:中华传统文化兼具特殊性、变异性和传统性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先秦儒家思想、董仲舒新儒学、宋明理学的主张及其内容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已复礼”等人本思想,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至西汉时期,董仲舒发展了儒学,使之与大一统国家发展相适应。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唐宋至明清,中华文化吸收了佛教及域外文化因素,理学、心学等思想出现,进一步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欧的基督教神学思想、阿拉伯及西亚的伊斯兰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显著的“人本”特征。同时,中华文化开放包容,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及本国各民族文化,在保持传统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最后,总结升华,得出结论,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区别于其他区域文化的特征,在保持“人本”传统的同时吸收其他文化,从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