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

角度内涵
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
多民族的交融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来看就是多民族不断交融、共同创造的历史。
外来文明的吸收中华文明不断与域外异质文明接触,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雅与俗的互动中华文明就是由雅化俗、由俗化雅,在雅与俗的互相转化中得以发展。
以复古为革新中华文明实现变革的一种常见方式是以复古为革新,即借复古之名行革新之实。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中华古代文明史进行分期,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

(12分)

答题提示:

(1)角度与分期:根据选取的角度,对中华古代文明史进行分期,且分期完整。

(2)阐述:根据选取的角度,分时期对中华古代文明史进行阐述,史实正确,重要概念、术语使用恰当,符合选取的角度。

(3)表述:按照题目要求作答,逻辑清楚,语言流畅,表述成文。

示例:

角度:外来文明的吸收:中华文化不断与域外异质文明接触,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分期:从两汉到明中期是佛教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文化碰撞交融的时期,从明末到清中期是中华文明与异质的西方文明之间交流学习的时期。

阐述:

从两汉到明朝是来自于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并得以大发展的时期。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所宣传的教义适应了统治者及中下层百姓的需要,因而日趋繁荣。在之后的两千年中,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既有彼此冲突对立的一面,又有交流融合的一面。中国人的语言、习俗、文学以及建筑艺术等方面均渗透了佛教因素。隋唐时期佛教实现了本土化。宋明时期,一些士大夫有感于振兴儒学的需要,兼容佛教思想,形成了宋明理学。

自明末到清代是中华文化与欧洲文明交流碰撞的时期。早在明朝末年,中西方文明就已经有了直接接触。“西学东渐”使得传统的士大夫接触到了来自世界另一端的异质文明,他们其中的一些开明人士对西方的科学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主张以开放的姿态会通中西文化。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传入中国。西方文明在农学、数学、医学以及天文学等领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此时中西方文明的交流相当有限,异质的西方文明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也相当有限。

"]]

结合所学知识,从区域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各个地区的文明遗址呈现出满天星斗到中原集中的趋势,这说明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已经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此后经历了春秋战国、辽宋夏金的分裂动荡和秦汉、隋唐、元明清大一统的交替发展,不同区域的文明相互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从民族关系的发展来看,先秦时期我国已经奠定了华夏民族的基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原政权,不断融合周边少数民族,在长期冲突与交融的过程中使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隋唐至明清时期,在反复冲突与和平交往的过程中,国家疆域渐趋稳定,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在加速封建化的过程中逐渐融入了中华民族之中,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从内外文明交流的角度来看,两汉至明朝时期,以佛教为代表的外来宗教和科学技术不断传入中国,同时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势,对当时的文学艺术和社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明末到清代,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学东渐的潮流开始出现,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知识分子积极推广西方文明,进一步开阔了国人的认知范围,但是在传统华夷观念的影响下,当时西学东渐的潮流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冲击极为有限;从士人文化与市民文化的互动关系来看,两汉至隋唐是士人文化盛行时期,这一时期传统儒家信仰逐渐强化,知识分子在儒学的熏陶下树立正统观念,而重农抑商思想导致商业发展受到阻碍,市民文化发展程度极其有限,从宋元到明清,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和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市民文化逐渐走向繁荣,甚至对传统的士人文化产生了冲击,使中国传统文化逐渐由雅到俗,再到雅俗共赏;从新旧思想的更替来看,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汉武帝时期尊崇儒学,在继承先秦儒学的基础上,融入了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唐宋时期面对佛道的冲击,出现了儒学复兴运动,从韩愈宣扬复古文学到宋代程朱理学的出现,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揉合了佛道思想,重新确立了儒学的官方地位,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在继承传统科技成就的基础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创新内容,呈现出承古萌新的特点。

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