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孔子和老子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孔子和老子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孔子和老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其祖先原为吕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他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他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他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摘编自宣兆琦《图说管子》

材料二

面对乱世,孔子提出“仁”的主张。关于“仁”的基本含义,孔子没有下过明确定义。他曾说“仁者爱人”,并将管仲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的行为称之为仁;孔子的“仁”也有推己及人的含义,就是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还将“仁”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理想,强调“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摘编自钟永圣《管子选讲》

根据材料一,归纳齐桓公称霸的原因。(6分)

[["

原因:齐国有渔盐之利;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富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使齐国的威望大增。

"]]

由材料一“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可得,齐国有渔盐之利;由材料一“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可得,任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富强;由材料一“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可得,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使齐国的威望大增。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仁”的主张的主要目的。结合孔子的生活时代,简析孔子将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的行为称之为“仁”的主要原因。(8分)

[["

目的:协调社会人际关系,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原因:春秋晚期,各国连年争战,给社会生产和各阶层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破坏。孔子认为,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有助于结束混战,使千万生灵免遭涂炭,这正是“爱人”的体现,因而是“仁”。

"]]

第一小问目的,由材料二“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可得,孔子提出“仁”的主张主要目的是协调社会人际关系,促进人自身的发展。第二小问原因,结合孔子生活的时代春秋晚期的史实可得,当时各国连年争战,给社会生产和各阶层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破坏。再结合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的结果可得,孔子认为,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有助于结束混战,使千万生灵免遭涂炭,这正是“爱人”的体现,因而是“仁”。

高中 | 孔子和老子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