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部分宋代谣谚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苏湖熟,天下足。春不耕,秋不获。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洲。近来世俗多颠倒,只重衣衫不重人。
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

——赵瑶丹《论宋代谣谚》

选取材料中的三个谣谚,拟定一个主题,结合相关所学内容进行论证说明。(要求:主题清楚,须与所选三个谣谚内容相符合;联系相关史实说明谣谚,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完整。)

[["

示例谣谚:①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③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

主题:重文轻武的宋代社会。

阐述:宋代立国之初为防范武将擅权,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精兵收为中央禁军,重文轻武成为宋代的基本国策。武将地位低于文臣,造成宋人重读书轻视军人的风气,出现了“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谣谚。科举制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科举成为官员最主要的来源,录取名额也大大增加,宋代形成了普遍追求读书做官的风气,出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谣谚。随着读书人的增加,他们追求更好的读书环境,有人僻居山林寺庙之中独居苦读,也有人选择去书院寻找良师益友。出现了“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盛况。

结论:总之,宋代为防范武将,以文立国、重文轻武的国策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

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宋代中国。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要求从材料中选取三条相互关联的宋代谣谚,拟定一个主题,再结合宋代的时代背景予以阐释,最后围绕核心主旨进行总结,具体可按以下步骤答题:第一步:拟定主题。可以依据材料“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和宋代的国家治理政策,拟定“重文轻武的宋代社会”的主题。第二步:具体阐释。依据材料和所学宋代的时代背景,可知“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反映了宋代为防范武将擅权而轻视武将,形成重文轻武的风气;“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宋代科举进一步发展,大量读书人通过读书参加科举进入仕途;“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反映了宋代随着读书人的增加,他们愈加追求更好的读书环境。第三步:总结升华。最后以“总之,宋代为防范武将,以文立国、重文轻武的国策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行总结。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高中 |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回望历史发展,粮食革命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人黄履翁在阐述皇帝“揽权不必亲细务”时说:“以天下之责任大臣,以天下之平委台谏,以天下之论付士夫,则人主之权重矣。”该观点意在(        ) 北宋初年开始,地方行政实行“分离制”,一个高层政区有多个行政组织、一个组织有多个上级长官并立且分权。南宋时期,在同级的不同机构之间,官员互相兼职的现象日益普遍,在中央政府和高层政区之间,出现一级“跨高层准政区”。这一调整(        ) 宋朝初期,宋太祖不仅在文臣中选取有军事才能者到边境任职,如辛仲甫、段思恭等人,同时还重用和褒扬武将中性格仁厚、清廉恭谨的曹彬等人,将其视为儒将典范。这反映出宋朝(        ) 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与知州同领州事,职掌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审理等事务。各州公文,知州须与通判一起签押,方能生效。通判还有权监督和向朝廷推荐本州官员,如果知州不法,通判可以奏告朝廷。南宋有战事时,通判负责筹办钱粮,催收经制钱和总制钱。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史学家陈寅恪指出,综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下列选项中“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的有(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