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是欧美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它以万国博览会这一自我庆祝的仪式拉开了序幕。1851年伦敦博览会、1855年巴黎博览会和1876年费城博览会无不昭示着这一胜利,向世界隆重地展示其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

——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近代早期,德国在教育普及的程度居世界各国之首。1821年设立以技术教育为主的柏林实业学校,各地纷纷设立中等技术教育学校。政府还十分重视职业教育,还规定18岁以下青少年必须进补习学校学习。德国大力发展工科大学,1898年,德国9所工科大学在校生超过万人。在高等教育方面,教学与科研、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相结合以及倡导学术自由的原则,已成为高等教育办学的普遍模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潮中,德国不仅出现了威廉·伦琴、马克斯·普朗克等一批科学巨匠,而且还出现了一系列应用性的新技术成果。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1929年,德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落后于英法两国。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宣布了“国民轿车”的概念:让每人都拥有自己的轿车。在希特勒大力鼓励汽车生产的战略下,大部分汽车企业在纳粹统治经济中追求自主战略,适时调整自己的生产,赢得了战争时期的生存和发展。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一是建立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二是建立公正、客观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既有效协调了本土企业间的竞争,又确保了“德国制造”的质量,还整体提升了“德国制造”的竞争力。在德国制造业公司的营业额中,27%以上是来源于创新产品。尖端技术产品的营业额中,7%以上用于研发。经过几十年的锤炼,“德国制造”随着西门子、奔驰、宝马、阿迪达斯等品牌成了事誉全球的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

材料三

 

请回答:

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一中“19世纪中期是欧美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

[["

理解:政治上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建立起代议制民主,并实现了对世界的统治;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工业经济逐步代替了农耕经济;思想上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向世界传播;科学领域中建立起以物理学和生物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

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是欧美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它以万国博览会这一自我庆祝的仪式拉开了序幕。1851年伦敦博览会、1855年巴黎博览会和1876年费城博览会无不昭示着这一胜利,向世界隆重地展示其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可知,英、法、美三国的工业化途径、特色和影响,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分析工业革命对各国产生的深远影响。可以答为:政治上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建立起代议制民主,并实现了对世界的统治;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工业经济逐步代替了农耕经济;思想上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向世界传播;科学领域中建立起以物理学和生物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德国制造”形成的因素。参照材料二中德国经济的发展历程,简析材料三中日本经济增长态势出现的原因。

[["

因素:注重教育普及,特别是职业教育;加强科研开发,注重成果转化;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及世界大战等发展机遇;重视创新;强调工业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发扬民族精神

原因:充分利用国际机遇(朝鲜战争);政府加强投资;重视教育发展;立足国情。

"]]

因素:根据材料“德国在教育普及的程度居世界各国之首”“教学与科研、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相结合以及倡导学术自由的原则”可知,注重教育普及,特别是职业教育,加强科研开发,注重成果转化;根据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潮”可知,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及世界大战等发展机遇;根据材料“一系列应用性的新技术成果......追求自主战略,适时调整自己的生产”可知,重视创新,强调工业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以及发扬民族精神。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日本经济的增长,充分利用了国际机遇(朝鲜战争);政府加强投资;重视教育发展;立足国情等。

高中 |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1803年,英国约克郡西区织出的呢绒只有1/16是产自资本家经营的大工厂,其余的约有43万匹则是由老板兼工匠在作坊里织出的。根据1831年英国议会的调查,该年英国工厂工人为404,317人,手工工人为1159,867人。这体现出该时期英国(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传统欧洲商业活动代理人的挑选一直是商人们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因强调可靠和诚实,故通常由商人的儿子、女婿和长期熟识的人充当。至19世纪中后期,这种传统人际关系以及与其相应的非正式规则的作用相对地减弱了,并引发了欧洲的“经理革命”。这一变化(        ) 工厂和工厂制度 在近代早期,英国工业的主要形式是工场手工业,活跃在其中的是大批被称为师傅的技术熟练者,他们立足于日常所从事的工作,更多地是凭借积累的经验来从事生产,如凯伊、瓦特、史蒂芬孙等。据此可推知,在当时的英国(        ) 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该书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和劳资关系角度出发,提出和完善了一整套后来被称为“泰勒制”的生产管理方法,包括工艺与产品标准化、弹性工作制度、职工合理定额方案、劳资沟通与职工参与管理方案、奖励制度等。由此可知,“泰勒制”(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