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料 | 资料来源 |
四川大凉山地区,“夷族分数百支,不相统属;叛则出掠,掳汉民作奴,遇兵散匿” | 《清史福) |
今之土司,无异古之封建(分封)。但古制公侯不过百里,今土司之大者延袤数百里,部落数万余,抢劫村寨,欺压平民,地方官莫之敢指 | 雍正朱批谕旨 |
苗疆当贵州、湖南之境,叛服靡常,历朝皆剿抚兼施 | 《清史稿》 |
威宁界滇、蜀,诸土司虐使其众,时出掠境外;乌蒙禄万钟、镇雄陇庆侯尤强悍 | 《清史稿》 |
——摘编自于爱华《清初西南局势及清政府的应对方略)
材料二
雍正四年(1726年),云南巡抚鄂尔泰上奏,“苗猓(泛指西南民族土司兵马)逞凶皆由土司,土司肆虐并无官法,恃有土官、土目之名,行其相杀、相劫之计,汉民被其摧残,夷人受其荼毒。此边疆大害,必当剪除者也”,“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建议逐步将对西南民族地区的间接统治改为直接统治。雍正皇帝肯定了鄂尔泰的提议,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土司管辖地区归政中央。乾隆七年(1742年),云南总督张允随在奏疏中报告了云南东川、昭通一带自雍正九年(1731年)改土归流后发生的变化,(当地少数民族)“咸知凛畏天威,无复曩时桀骜之习”。随着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经略,改土归流也在更多的地区实施,一直持续到清末。
——改编自郭家翔《改土归流: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举措》
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初期西南民族地区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问题:土司割据地方;土司欺压百姓;西南社会动荡;土司不服地方官节制。
原因:土司制度的积弊(落后性);西南民族成分复杂,不同民族发展差距大;西南交通条件落后,行政管理成本高;元朝以来朝廷治理西南举措不力。
"]]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的中国。问题:据材料“今之土司,无异古之封建(分封)。但古制公侯不过百里,今土司之大者延袤数百里,部落数万余,抢劫村寨,欺压平民,地方官莫之敢指”可知,土司割据地方;据材料“抢劫村寨,欺压平民”可知,土司欺压百姓;据材料“夷族分数百支,不相统属;叛则出掠,掳汉民作奴,遇兵散匿”可知,西南社会动荡;据材料“地方官莫之敢指”可知,土司不服地方官节制。原因:据材料“今之土司,无异古之封建(分封)”并结合所学可知,土司制度的积弊(落后性);据材料“夷族分数百支,不相统属”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南民族成分复杂,不同民族发展差距大;据材料“苗疆当贵州、湖南之境”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南交通条件落后,行政管理成本高;据材料“叛服靡常,历朝皆剿抚兼施”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以来朝廷治理西南举措不力。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雍正、乾隆时期的改土归流。
评析:鉴于土司制度造成西南动荡和混乱,君臣认识到改土归流、逐步建立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直接统治的必要性;改土归流着眼于维护王朝统治和西南地区的稳定;雍正、乾隆二帝将西南等地的土司权收归中央,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成效显著;改土归流有利于西南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的中国。据材料“云南巡抚鄂尔泰上奏,‘苗猓(泛指西南民族土司兵马)逞凶皆由土司,土司肆虐并无官法,恃有土官、土目之名,行其相杀、相劫之计,汉民被其摧残,夷人受其荼毒。此边疆大害,必当剪除者也’,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并结合所学可知,鉴于土司制度造成西南动荡和混乱,君臣认识到改土归流、逐步建立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直接统治的必要性和改土归流着眼于维护王朝统治和西南地区的稳定;据材料“建议逐步将对西南民族地区的间接统治改为直接统治”并结合所学可知,雍正、乾隆二帝将西南等地的土司权收归中央,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成效显著;据材料“咸知凛畏天威,无复曩时桀骜之习”并结合所学可知,改土归流有利于西南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高中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