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棉纺织业于16世纪传入英国。1700—1800年,英国进口原棉量从139.6万磅增长到5601.1万磅;1850年后英国消耗棉花一度占世界棉花总产量一半以上。1733年飞梭的发明被视为“一切其他发明物的开端的那一个”,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等纺织机器相继问世。到1838年,英国主要的四大棉纺织工业区总共有棉纺织工厂1620个。1913年,英国棉纺织出口额占到当年英国整体海外贸易额的1/4。

——据马瑞映、杨松《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纺织产业的体系化创新》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影响纺织中心转移的要素有劳动力成本、全球贸易体系、经济全球化、政策、技术、原料、市场和国际环境等。

 

——据未来智库《纺织行业产业链深度研究:全球纺织产业发展史》绘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取得的成就。(6分)

[["

发展为英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英国成为世界棉纺织业中心;(任答一点2分)实现机械化生产,建立工厂制;(2分)形成多个生产中心(形成了规模集聚效应)。(2分)

"]]

据材料一“16世纪传入......飞梭的发明”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最先从棉纺织业开始,得出发展为英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据材料一“世界棉花总产量一半以上......海外贸易额的1/4”得出英国成为世界棉纺织业中心;据材料一“纺织机器相继问世......棉纺织工厂”得出实现机械化生产,建立工厂制;据材料一“四大棉纺织工业区”得出形成多个生产中心(形成了规模集聚效应)。

材料二中包含了影响纺织中心转移的诸要素。任选一国或地区,列举影响其成为世界纺织中心的三个要素(可使用材料中已罗列要素,也可补充其他要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9分)

[["

【示例1】英国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政策: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技术:开展工业革命,大量发明和应用机器。(一点3分,共9分;其他要素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示例2】美国技术:完成两次工业革命,机械化生产得到普及,技术持续进步。

原料:南北战争后,南方的棉花满足本国纺织业的需求。

劳动力:《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后,大量黑人奴隶成为自由劳动力,和大量移民一起,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市场:国土广袤,人口众多,南北战争后实现国内市场统一。

国际环境:远离欧洲,免遭战乱破坏。(一点3分,共9分;其他要素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

首先,选定第一阶段的英国,结合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的历史分析,要素一,市场的角度,得出:国内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要素二,政策的角度,工业革命后,英国需要倾销商品和获取原料,得出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要素三,技术的角度,蒸汽机和纺织业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得出开展工业革命,大量发明和应用机器。其次,选定第二阶段的美国,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一战后的美国历史分析,要素一,技术的角度,得出完成两次工业革命,机械化生产得到普及,技术持续进步。要素二,原料的角度,得出南北战争后,南方的棉花满足本国纺织业的需求。要素三,劳动力的角度,得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后,大量黑人奴隶成为自由劳动力,和大量移民一起,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或者补充其他的要素,例如:市场的角度,得出国土广袤,人口众多,南北战争后实现国内市场统一;一战时期国际环境的角度,得出远离欧洲,免遭战乱破坏。

高中 |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1803年,英国约克郡西区织出的呢绒只有1/16是产自资本家经营的大工厂,其余的约有43万匹则是由老板兼工匠在作坊里织出的。根据1831年英国议会的调查,该年英国工厂工人为404,317人,手工工人为1159,867人。这体现出该时期英国(        ) 传统欧洲商业活动代理人的挑选一直是商人们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因强调可靠和诚实,故通常由商人的儿子、女婿和长期熟识的人充当。至19世纪中后期,这种传统人际关系以及与其相应的非正式规则的作用相对地减弱了,并引发了欧洲的“经理革命”。这一变化(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工厂和工厂制度 在近代早期,英国工业的主要形式是工场手工业,活跃在其中的是大批被称为师傅的技术熟练者,他们立足于日常所从事的工作,更多地是凭借积累的经验来从事生产,如凯伊、瓦特、史蒂芬孙等。据此可推知,在当时的英国(        ) 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该书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和劳资关系角度出发,提出和完善了一整套后来被称为“泰勒制”的生产管理方法,包括工艺与产品标准化、弹性工作制度、职工合理定额方案、劳资沟通与职工参与管理方案、奖励制度等。由此可知,“泰勒制”(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