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多元起源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向一体化迈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伴随着多种形式,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长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曹文柱等《乾坤众生》
材料二
从官军干部检之,高仙芝、王思礼均为高丽人,哥舒翰,突骑施人,与郭子仪齐名的李光弼,契丹人。
——岑仲勉《隋唐史》
为了正确地引导和管理互市活动,保障正常、公正的贸易秩序,唐政府专门设置了“互市监”,“掌诸蕃交易之事”。唐朝的最高学府“国子学”允许少数民族首领子弟入学就读。地方上,郡学招收少数民族子弟入学,由官府提供“禀给”。
——摘编自杨华双《唐朝开明民族政策述略》
据材料一,举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类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和影响。
类型:边地少数民族向中原迁徙;中原汉族外迁(南迁)。
原因:躲避战乱。
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长远发展;加速了南方开发;促进了民族交融;为国家统一及隋唐盛世出现创造了条件。在短时期内加剧社会动乱。
"]]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是类型,由材料一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类型分别是边地少数民族向中原迁徙、中原汉族外迁或南迁。
第二小问是原因,由材料一中“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结合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战乱不休,可知当时人口迁徙的原因是躲避战乱。
第三小问是影响,由材料一中“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长远进步,开辟了道路”,可知当时人口迁徙的影响有:促进了民族交融;在短时期内加剧社会动乱;推动了中国社会长远发展。结合所学,这种长远发展还具体表现在:加速了南方开发;为国家统一及隋唐盛世出现创造了条件。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具体表现及其意义。
表现:重用少数民族将领;设置贸易机构;落实教育优待政策。
意义: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边疆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是表现,由材料二中“从官军干部检之,高仙芝、王思礼均为高丽人,哥舒翰,突骑施人,与郭子仪齐名的李光弼,契丹人”,可知当时唐朝重用少数民族将领;由材料二中“唐政府专门设置了‘互市监’,‘掌诸蕃交易之事’”,可知政府设置了贸易机构进行管理;由材料二中“唐朝的最高学府‘国子学’允许少数民族首领子弟入学就读。地方上,郡学招收少数民族子弟入学,由官府提供‘禀给’”,可知政府对少数民族落实教育优待政策。
第二小问是意义,根据第一小问中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具体表现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少数民族、对唐朝两个角度,分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展开回答即可。对少数民族而言,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唐朝而言,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边疆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高中 |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