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隋朝的兴亡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隋朝的兴亡
【水利与中国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全国各地区水利工程总数中,北方的陕豫晋冀水利工程所占比例,在汉、隋唐和宋,分别为81%、41%、6%;苏浙闽赣皖川水利工程所占比例在以上各时期分别为12%、45%、69%。战国时秦的地广人稀能吸引地狭的三晋农民,汉代郑白渠能“衣食京师亿万人口”,唐有“秦中地狭收粟不多”之忧。南宋时西北流寓之人遍满江浙闽广,东南沿湖沿海及丘陵地区圩田、围田、梯田、塘坝、涂田得到开发。明朝移民开发了长江中游两湖平原农田水利。“人与水争地为利,水必与人争地为殃。”明清江南地区出现了不满乃至反对运河漕运的思想。“会通河全是人力做成,使水节节就制而为我用,功亦伟矣。然当时臣工,何不移此心力,共成西北水利,而顾为此以困东南,大巧反为大拙”,有人痛心于国家“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道光时才停止漕运,实行海运。
——摘编自王培华《水利与中国历史特点》
材料二
《史记·河渠书》有“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的记载。隋王朝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至通州、南达杭州的南北大运河。唐代自安史乱后,长安政权之得以继续维持,除文化势力外,仅恃东南八道财赋之供给。古代都江堰灌溉总面积为150余万亩,至1949年前夕,灌溉面积为200余万亩。1949年以后,经过大力整治扩建,现灌溉面积已扩大到1026万亩。同时,都江堰引水还保证了成都平原工业发展用水和数千万人民生活用水。东南沿海的鉴湖水利工程修建成功以后,由于其巨大的拦蓄能力,使山会平原解除了来自稽北山地的洪水威胁。千百年来,在运河开挖、修治和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的作用,在运河区域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长廊。
——摘编自王培华《古代水利工程及当代启示》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水利建设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特点。(8分)
历史发展特点:经济重心南移;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农田水利的发展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国家财赋过分仰仗江南,加剧了江南民生问题。(8分,答出任意4点即可)
"]]据材料一“北方的陕豫晋冀水利工程所占比例,在汉、隋唐和宋,分别为81%、41%、6%;苏浙闽赣皖川水利工程所占比例在以上各时期分别为12%、45%、69%”可知,宋代时期南方水利工程比例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据材料一“东南沿湖沿海及丘陵地区圩田、围田、梯田、塘坝、涂田得到开发”可知,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据材料一“人与水争地为利,水必与人争地为殃”可知,农田水利的发展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据材料一“然当时臣工,何不移此心力,共成西北水利,而顾为此以困东南,大巧反为大拙”可知,运河修建推动了东部地区发展,但西部地区受资源与环境限制发展缓慢,造成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据材料一“有人痛心于国家‘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可知,国家财赋过分仰仗江南,加剧了江南民生问题。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6分)
意义:水利工程是国家强盛的基础;(2分)促进了南北物资交流;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或答出利于防洪和民生等);促进了文化交流与繁荣;(2分,答出任意1点即可)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2分)。
"]]据材料二“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唐代自安史乱后,长安政权之得以继续维持,除文化势力外,仅恃东南八道财赋之供给”可知,水利工程的修建促进了秦、唐德兴盛,水利工程是国家强盛的基础;据材料二“隋王朝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至通州、南达杭州的南北大运河”可知,大运河沟通南北,促进了南北物资交流;据材料二“都江堰引水还保证了成都平原工业发展用水和数千万人民生活用水;东南沿海的鉴湖水利工程修建成功以后,使山会平原解除了来自稽北山地的洪水威胁”可知,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或答出利于防洪和民生等);运河开通沟通南北,便利南北往来,促进了文化交流与繁荣;据材料二“在运河开挖、修治和使用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的作用,在运河区域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长廊”可知,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高中 | 隋朝的兴亡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