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百家争鸣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百家争鸣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百家争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夏、商政治遗产的基础上,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在强调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的前提下分封诸侯。西周时期形成了以“天下”“禹迹”为核心的疆域认同。在“天下”范围内,正统或共主地位成为历代王朝的共同追求。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最初体现为天命观。西周铭文及《诗经》《尚书》,皆称文王、武王“受命”。“受命”的关键是敬德保民,天命所归必是民心所向。春秋时期,诸侯亦可称先祖“受命”,“天命”不再是周天子专利。周人自称“我有夏”“我区夏”,追慕夏人所奠定的文化传统。春秋时期,中原诸侯亦以“诸夏”自居,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管仲也强调“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面对春秋战国混乱的秩序,齐桓公“一匡天下”,楚庄王问鼎中原,皆有一统天下之志。兼并战争带来连锁反应。战国七雄纷纷变法图强。变法的主题不外乎强化君主集权、尊贤、尚法、富国、强兵。在时代巨变中中央集权已呼之欲出。春秋战国商业空前繁荣,商人活跃于各诸侯国间,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无论是中原诸国还是与“蛮夷戎狄”杂处的秦、楚、吴、越等,都继承了商周以来的汉字系统、文化典籍和礼乐文明。各区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融合与扩大。

——摘编自陈民镇《春秋战国的基本走向》

根据材料,围绕“春秋战国社会转型”自拟一个恰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示例

论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春秋战国社会转型。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工具得到改进,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必然会推动社会的前进;再加上旧的社会制度不再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春秋战国社会转型。

在政治上,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建立起来。在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在思想上,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在华夏认同上,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落,周王的实际控制能力减弱,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各区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融合与扩大。

综上所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春秋战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同时也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往前进步。

"]]

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首先,围绕设问要求,围绕“春秋战国社会转型”,提炼论题,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混乱的秩序”、“兼并战争带来连锁反应”、“战国七雄纷纷变法图强”、“春秋战国商业空前繁荣”、“各区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融合与扩大。”等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可以提炼论题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春秋战国社会转型。

其次,围绕论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春秋战国社会转型”,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例,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华夏认同的角度进行详细阐述说明,如: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工具得到改进,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必然会推动社会的前进;再加上旧的社会制度不再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春秋战国社会转型。在政治上,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建立起来。在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在思想上,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在华夏认同上,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落,周王的实际控制能力减弱,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各区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融合与扩大。

最后,对论题进行总结升华,再次说明论题的准确性,如:综上所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春秋战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同时也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往前进步。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高中 | 百家争鸣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