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的生活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的生活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的生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占城稻引进以前,江、淮、浙一带并没有真正的早稻。宋代主要的水稻品种是粳稻,早粳的全生育期为150~165天,晚粳为180~200天。粳稻生育期长,单季产量较高,但对土壤肥力、水分等的要求也很高,尤其是耐旱性差。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因“江、淮、两浙路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往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并分给三路播种。占城稻能种于“高仰之地”,具有“不择地而生”、早熟耐旱的特点。这种取自越南中部的稻种,在传入福建又从福建移植到江浙地区60年后,各地的播种非常普遍,它与中国原有的晚粳稻配合形成了双季稻。占城稻的传入和推广种植,对中国古代稻作发展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曾雄生《试论占城稻对中国古代稻作之影响》

材料二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粮食生产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粮食产量连年增加,粮食总产量由1987年的40298万吨增加到1990年的44624.3万吨,人均粮食产量由1987年的371.74公斤提高到1990年的393.10公斤。这从根本上扭转了粮食供求紧张的局面。为保障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1990年9月,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专项粮食储备是国家为了某种特殊目的而设立的储备,主要用于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应对全国性的突发紧急事件等。当时专项储备的粮食来源主要是对余粮的收购。通过建立专项粮食储备,搞好丰歉调剂,宏观粮食调控能力明显增强。专项粮食储备的建立,使得我国国家专项储备十战略储备+周转储备的中央粮食储备内容逐渐形成。在建立专项粮食储备的要求下,1990年,国家粮食储备局成立。

——摘编自杨羽宇《我国粮食储备管理制度建设研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引入和推广占城稻的影响。

[["

影响:改变了中国水稻种植粳稻独尊的局面,丰富了水稻品种;占城稻生长期短,推动了双季稻的种植,提高了粮食产量;推动了山地的开发和耕地面积的扩大,缓解了人地矛盾;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和农产品的商品化。

"]]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国宋代。据材料一“占城稻引进以前,江、淮、浙一带并没有真正的早稻”,得出改变了中国水稻种植粳稻独尊的局面,丰富了水稻品种;据材料一“不择地而生”,得出占城稻生长期短,推动了双季稻的种植,提高了粮食产量;推动了山地的开发和耕地面积的扩大,缓解了人地矛盾;据材料一“对中国古代稻作发展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得出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对农产品的商品化角度分析,得出有利于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和农产品的商品化。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建立的背景及意义。

[["

背景: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粮食产量连年增加;农民出售粮食难的问题,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粮食安全意识和治理能力的提高。

意义:有利于解决农民出售粮食难的问题,稳定了粮食价格,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了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平衡粮食供需;推动了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高了国家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

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据材料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粮食生产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得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分析,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粮食产量连年增加;据材料二“为保障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1990年9月,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得出农民出售粮食难的问题,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据材料二“通过建立专项粮食储备,搞好丰歉调剂,宏观粮食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得出国家粮食安全意识和治理能力的提高。

意义:据材料二“为保障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1990年9月,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得出有利于解决农民出售粮食难的问题,稳定了粮食价格,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据材料二“通过建立专项粮食储备,搞好丰歉调剂,宏观粮食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得出提高了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平衡粮食供需;据材料二“专项粮食储备的建立,使得我国国家专项储备十战略储备+周转储备的中央粮食储备内容逐渐形成”,得出推动了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从国家粮食安全分析,得出提高了国家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高中 |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的生活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记载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欲得谷,马耳(谷叶初出如马耳时)锄”,说明了早锄的时机和好处;“顷不比亩善”简洁地道出了种少种好胜过广种薄收;“耕田磨耢”强调锄、犁、耢配合作业。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有学者指出:“高纬度地区的人们,生存条件太差,无法种植。低纬度地区的人们,因为采集条件相对较好,不需要农耕。只有中纬度地区的人们需要种植并且可以产生农耕,因为他们面临饥荒,他们需要挑战饥荒,他们需要度过冬天,他们需要贮藏。”据此推知,该学者讨论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下图是《诗经》中出现粮食作物词汇的诗歌采集地,据此可推知,当时(        ) 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如图为汉代画像砖《弋射收获图》(局部),此图表明当时收获水稻是先割谷穗,再刈谷草,在割谷穗的同时进行选种。此图反映了当时(        ) 古代埃及赫拉康波利斯100号墓建造于涅伽达二期晚期(距今五六千年),动物陪葬逐渐终止,但狩猎、驯服动物等活动作为贵族生活的标志逐渐成为墓葬习俗和仪式的一部分,其象征内涵也作为文化记忆渗透在各种与王权相关的仪式中。这一变化(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