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的生活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的生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占城稻引进以前,江、淮、浙一带并没有真正的早稻。宋代主要的水稻品种是粳稻,早粳的全生育期为150~165天,晚粳为180~200天。粳稻生育期长,单季产量较高,但对土壤肥力、水分等的要求也很高,尤其是耐旱性差。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因“江、淮、两浙路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往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并分给三路播种。占城稻能种于“高仰之地”,具有“不择地而生”、早熟耐旱的特点。这种取自越南中部的稻种,在传入福建又从福建移植到江浙地区60年后,各地的播种非常普遍,它与中国原有的晚粳稻配合形成了双季稻。占城稻的传入和推广种植,对中国古代稻作发展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曾雄生《试论占城稻对中国古代稻作之影响》
材料二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粮食生产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粮食产量连年增加,粮食总产量由1987年的40298万吨增加到1990年的44624.3万吨,人均粮食产量由1987年的371.74公斤提高到1990年的393.10公斤。这从根本上扭转了粮食供求紧张的局面。为保障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1990年9月,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专项粮食储备是国家为了某种特殊目的而设立的储备,主要用于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应对全国性的突发紧急事件等。当时专项储备的粮食来源主要是对余粮的收购。通过建立专项粮食储备,搞好丰歉调剂,宏观粮食调控能力明显增强。专项粮食储备的建立,使得我国国家专项储备十战略储备+周转储备的中央粮食储备内容逐渐形成。在建立专项粮食储备的要求下,1990年,国家粮食储备局成立。
——摘编自杨羽宇《我国粮食储备管理制度建设研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引入和推广占城稻的影响。
影响:改变了中国水稻种植粳稻独尊的局面,丰富了水稻品种;占城稻生长期短,推动了双季稻的种植,提高了粮食产量;推动了山地的开发和耕地面积的扩大,缓解了人地矛盾;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和农产品的商品化。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国宋代。据材料一“占城稻引进以前,江、淮、浙一带并没有真正的早稻”,得出改变了中国水稻种植粳稻独尊的局面,丰富了水稻品种;据材料一“不择地而生”,得出占城稻生长期短,推动了双季稻的种植,提高了粮食产量;推动了山地的开发和耕地面积的扩大,缓解了人地矛盾;据材料一“对中国古代稻作发展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得出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对农产品的商品化角度分析,得出有利于经济作物的推广种植和农产品的商品化。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建立的背景及意义。
背景: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粮食产量连年增加;农民出售粮食难的问题,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粮食安全意识和治理能力的提高。
意义:有利于解决农民出售粮食难的问题,稳定了粮食价格,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了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平衡粮食供需;推动了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高了国家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据材料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粮食生产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得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分析,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粮食产量连年增加;据材料二“为保障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1990年9月,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得出农民出售粮食难的问题,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据材料二“通过建立专项粮食储备,搞好丰歉调剂,宏观粮食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得出国家粮食安全意识和治理能力的提高。
意义:据材料二“为保障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1990年9月,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得出有利于解决农民出售粮食难的问题,稳定了粮食价格,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据材料二“通过建立专项粮食储备,搞好丰歉调剂,宏观粮食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得出提高了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平衡粮食供需;据材料二“专项粮食储备的建立,使得我国国家专项储备十战略储备+周转储备的中央粮食储备内容逐渐形成”,得出推动了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从国家粮食安全分析,得出提高了国家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高中 | 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的生活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