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帝国主义与大战的酝酿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帝国主义与大战的酝酿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与大战的酝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都根源于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的形成。列强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几个大国试图对全世界进行控制与争夺。他们以为本民族“谋利益”和“传播文明”的名义,对东方众多弱小与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扩张、侵略和掠夺,从而对整个世界进行瓜分,建立起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摘编自徐蓝《资本主义利益争夺和帝国主义国际秩序引发战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新的国际格局的基石,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反法西斯大同盟“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其外在表现,则是美苏之间在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态势。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结合材料一,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

[["

两次世界大战都根源于帝国主义的形成(或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由大国争霸斗争引起;旗号相似;是民族主义在西方国家恶性发展的结果;战后都存在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

相同点:依据材料“两次世界大战都根源于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的形成”可以得出两次世界大战都根源于帝国主义的形成;依据“几个大国试图对全世界进行控制与争夺”可以得出由大国争霸斗争引起;依据“他们以为本民族‘谋利益’和‘传播文明”的名义’”可以得出旗号相似;依据“对东方众多弱小与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扩张、侵略和掠夺”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民族主义在西方国家恶性发展的结果;依据“从而对整个世界进行瓜分,建立起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可以得出战后都存在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并概括其原因。

[["

变化:从欧洲中心的格局演变为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原因:二战影响;雅尔塔体系的奠基;冷战的推动;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

变化:依据材料“美苏之间在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态势”并结合所学可知,从欧洲中心的格局演变为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原因:依据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可知,二战影响;依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反法西斯大同盟‘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可知,雅尔塔体系的奠基;“美苏之间在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态势”可知,冷战的推动;结合所学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角度进行补充。

高中 | 帝国主义与大战的酝酿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1897年,德国外交国务大臣皮洛夫在国会演讲中讲到:“德国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了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意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据此可知,德国(        ) 1909年,英、美、德等10国制定了《伦敦宣言》,这一国际公约首次系统阐明海战法规则,但因英国议会未通过而未正式生效。一战爆发后,美国提议各交战国接受该公约,德国将其实施,英国糅合传统国际惯例和战时封锁条件创制了自身的海上封锁规则。这(        ) 下图为1870—1914年欧洲四大国的国防费用概算(单位:百万英镑)。对此分析比较合理的是(        )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他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这说明了该时期(        ) 下表内容深刻反映出(        ) 下边漫画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展现了世界近代史上某一历史场景。据此判断,该漫画展现的“历史场景”是(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