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处于今云、贵、川一代的少数民族即所谓“西南夷”地区,早在秦代就已置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下。秦亡以后,中央王朝对这里的统治曾一度中断。汉武帝时,唐蒙率军进入夜郎道(今贵州附近)。唐蒙对当地少数民族赠予丰厚礼物,宣扬汉王朝“威德”。当地首领夜郎侯多同愿甘心向汉,汉王朝就在夜郎地区设立郡县,依汉制置吏,并让夜郎侯的儿子任县令。夜郎归属汉朝后,四川一带土著也纷纷要求归附。汉武帝派司马相如出使西南,赢得当地人好感,汉朝遂在当地设都尉,置十余县。汉朝在夜郎地区修筑“南夷道”,在四川开通灵关道,在安宁河上架桥,直达今西昌附近。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
明朝经过洪武、永乐两朝,对云南、贵州、四川南部等地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基本确立。这些地区的省级机构和内地一样,设三司。基层管理主要依靠当地土著担任的土官,亦称土司,武职称宣慰使、宣抚使、招讨使,文职称土知府、土知县。土司大多为当地民族首领,一般世袭其职,但形式上必须经过中央批准。一部分土司衙门中的佐贰官、首领官由朝廷派出的流官担任,以对土司形成牵制。土司职责是谨守疆界,缴纳赋税,有事要出兵供朝廷调遣。明朝在当地兴办学校,并移内地军民前往屯种。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南土司中,女土司占有一定数量。
——摘编自王天有《明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朝对“西南夷”的治理措施。
以怀柔政策吸引当地少数民族归汉;在归附地区设立郡县,并任用当地人为官;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内地与西南地区的联系。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时期的西南地区。由材料“唐蒙对当地少数民族赠予丰厚礼物,宣扬汉王朝‘威德’。”及所学可得出以怀柔政策吸引当地少数民族归汉;由材料“当地首领夜郎侯多同愿甘心向汉,汉王朝就在夜郎地区设立郡县,依汉制置吏,并让夜郎侯的儿子任县令。”可得出在归附地区设立郡县,并任用当地人为官;由材料“汉朝在夜郎地区修筑‘南夷道’,在四川开通灵关道,在安宁河上架桥,直达今西昌附近。”可得出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内地与西南地区的联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相比汉代的改进之处,并说明古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历史意义。
改进之处:以流官牵制土官,加强中央对当地的管理;明确了土司对中央政府承担的义务;移内地军民在西南地区屯种;任用女土司。
意义: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推动了民族交融;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本题是对比、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时期的西南地区。第一问改进之处,由材料“一部分土司衙门中的佐贰官、首领官由朝廷派出的流官担任,以对土司形成牵制。”可得出以流官牵制土官,加强中央对当地的管理;由材料“土司职责是谨守疆界,缴纳赋税,有事要出兵供朝廷调遣。”可得出明确了土司对中央政府承担的义务;由材料“明朝在当地兴办学校,并移内地军民前往屯种。”可得出移内地军民在西南地区屯种;由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南土司中,女土司占有一定数量。”可得出任用女土司。第二问历史意义,由材料“一部分土司衙门中的佐贰官、首领官由朝廷派出的流官担任,以对土司形成牵制。”及所学可得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由材料“明朝在当地兴办学校,并移内地军民前往屯种。”及所学可得出推动了民族交融;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高中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