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两汉的经济文化民族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两汉的经济文化民族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记》《汉书》所塑造的汉武帝形象存在巨大差异。《史记·封禅书》刻画出一个迷信神仙方术、劳民伤财的昏君形象,而《汉书·武帝纪》塑造的汉武帝则是一个勤政爱民、好施仁政、开拓有为的明君、贤君形象。
汉武帝形象塑造的差异,与司马迁、班固两位史家所处政治环境与撰史思想的不同密切相关。司马迁是与汉武帝同时代的史家。经过汉初六十余年的休养生息,至汉武帝继位之时,西汉国力趋于服盛。但司马迁目睹汉武帝王霸之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因此,司马迁故意选取汉武帝迷信方士、求仙问道等诸多荒诞之举加以集中叙述,以表达自己对汉武帝好大喜功及其劳民伤财之政治举措的强烈批判。并且在汉武帝执政后期,个人专断作风日盛。司马迁私人撰写《史记》,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写史的自由度较高,不会受到过多干涉,从中也可看到司马迁较为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而东汉班固撰写《汉书》是奉旨而撰,官方正史意味浓厚,具有强烈的“尊汉”正统意识,处处要维护并强化汉王朝的统治合法性。儒家思想也逐渐成为两汉王朝的官方主流意识形态,而儒家的政治伦理规范,如是否施行仁政、尊崇儒术等便成为评判一个君王是非功过的最高价值标准,东汉的班固显然受到这种思想的深厚影响。同时,班固将汉武帝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君王,也有为东汉后世的君主树立榜样的目的,以鞭策他们建立像汉武帝一样的丰功伟业。
——摘编自王亿千《<史记><汉书>中汉武帝形象塑造的差异及其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的史实分别论证司马迁与班固为汉武帝塑造的形象。(材料所涉及的史实除外)
司马迁: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对匈奴发动三次大规模战争,劳民伤财,消耗了国力;
班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西汉走向强盛。
"]]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司马迁:据材料“《史记·封禅书》刻画出一个迷信神仙方术、劳民伤财的昏君形象”得出司马迁为汉武帝塑造的形象偏负面,结合所学列举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的不当政策或政策的消极影响即可,比如连年征战,劳民伤财。据材料“《汉书·武帝纪》塑造的汉武帝则是一个勤政爱民、好施仁政、开拓有为的明君、贤君形象”得出班固为汉武帝塑造的形象偏正面,结合所学列举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的积极政策或政策的积极影响即可,比如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与班固所塑造的汉武帝形象不同的原因。
原因:①司马迁处于汉武帝时期,对于汉武帝时期治国措施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有亲身体会;班固处于年代稍晚的东汉,对于汉武帝时期的消极影响感受较轻,而汉武帝治国措施的积极影响较为深远;②司马迁属于私修史书,加之其自身“成一家之言”的信念与批判的精神,故对汉武帝多有贬斥;班固属于奉旨修史,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官方意志,塑造汉武帝正面形象也是维护并强化汉王朝的现实需要。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原因:据材料“汉武帝形象塑造的差异,与司马迁、班固两位史家所处政治环境与撰史思想的不同密切相关”可得出从所处政治环境与撰史思想两方面分析。所处政治环境方面,据材料“司马迁是与汉武帝同时代的史家……司马迁目睹汉武帝王霸之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得出司马迁处于汉武帝时期,对于汉武帝时期治国措施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有亲身体会;结合所学得出班固处于年代稍晚的东汉,对于汉武帝时期的消极影响感受较轻,而汉武帝治国措施的积极影响较为深远。撰史思想方面,据材料“司马迁私人撰写《史记》,……欲……成一家之言……不会受到过多干涉,从中也可看到司马迁较为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得出司马迁属于私修史书,加之其自身“成一家之言”的信念与批判的精神,故对汉武帝多有贬斥;据材料“班固撰写《汉书》是奉旨而撰,官方正史意味浓厚,……处处要维护并强化汉王朝的统治合法性”得出班固属于奉旨修史,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官方意志,塑造汉武帝正面形象也是维护并强化汉王朝的现实需要。
高中 | 两汉的经济文化民族关系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