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文学艺术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文学艺术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文学艺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出自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被学者认定为传世的宋元话本。话本梗概如下:

故事发生在南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杨思温“因靖康年间,流寓在燕山(今北京),犹幸相逢姨夫张二官人在燕山开店,遂寓居焉’。燕山百姓“虽居北地,也重元宵。未闻鼓采喧天,只听胡笳聒耳”。这里虽不及东京元宵的盛况,也是“街上喧闹 “半是京华(东京)流寓人”。东京人有元宵夜插戴花朵的习惯,而燕山的女真孩童、女子头顶耳畔戴着葱、蒜做装饰;东京流行的娱乐方式“三棒鼓”也处处可见。杨思温在一位贵夫人的随从队伍中见到一女子,打扮“好似东京人”,疑其为义兄之妻郑意娘。他跟着对方来到燕山最大的酒楼秦楼。这里“似东京白樊楼一般,楼上有六十个阁儿,下面散铺七八十副卓(同‘桌’)凳。当夜卖酒,合堂热闹”。秦楼也有来自东京酒楼的跑堂(服务人员),杨思温从他们口中得知夫人“常常夜间将带宅眷来此饮酒”。杨思温就此打听到女子的居所,彼此相认。

材料二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写郑意娘被金人掳去,不甘屈辱,自刎而死。反映了妇女在民族压迫下的悲惨命运,讴歌了她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主题。总的看来,宋代话本中的优秀小说比较冖阔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尤其是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鲜明地表现了市民和其他下层人民的思想愿望,具有朦胧的民主倾向和反抗精神。

——杨忠《浅宋元话本及其价值与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故事梗概中提取情节,指出它们所反映的两宋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并谈谈对该特征的认识。(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两个小说情节及对应的历史特征,对历史特征的概述和分析准确全面)

[["

示例

情节一:燕山居民和东京一样重视元宵节;燕山酒楼在规模、经营方式上与东京相似;服饰、娱乐也受到了北宋习俗的影响;东京人移居燕山,与女真人杂居等。

历史特征:两宋时期民族交融加深。

认识: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对峙,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没有中断,政权间经济、文化联系稳定;各民族杂居,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相互影响;少数民族政权接受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

情节二:杨思温姨夫“在燕山开店”;秦楼规模大,营业时间长;城市娱乐生活丰富等。

历史特征:宋元时期城市兴盛,

认识: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海外贸易活跃、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城市的兴盛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发展、坊市制度瓦解,城市生活及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推动了宋词、元曲、话本等市民文化的发展。

"]]

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如选取燕山居民和东京一样重视元宵节;燕山酒楼在规模、经营方式上与东京相似;服饰、娱乐也受到了北宋习俗的影响;东京人移居燕山,与女真人杂居等情节,这些情节反映了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较深。说明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对峙,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没有中断,政权间经济、文化联系稳定;各民族杂居,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相互影响;少数民族政权接受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选择其他的情结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宋元话本的史料价值

[["

宋元话本属于文献史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元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材料中提及的《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既能体现宋元时期政权并立的背景之下各民族的冲突与交融、又能展示城市经济的繁盛、对于研究宋元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话本属于文学作品,存在一定的虚构性,有艺术加工成分,需要找寻其他类型史料与之相互印证。

"]]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对于宋元话本的史料价值,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元话本属于文献史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元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材料中提及的《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既能体现宋元时期政权并立的背景之下各民族的冲突与交融、又能展示城市经济的繁盛、对于研究宋元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话本属于文学作品,存在一定的虚构性,有艺术加工成分,需要找寻其他类型史料与之相互印证。

高中 | 文学艺术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