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全面抗战的开始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全面抗战的开始
抗日战争时期,淮北抗日根据地获得了30多位国际友人的帮助和支持。这些国际友人多方面对淮北抗日根据地作了报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外国友人关于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报道
内容 | 出处 |
约八十万重庆军队,占其军队总数的一半,已严阵以待进攻共产党。据说有八万部队于江南参加了从一月六日到十三日的缴械新四军后卫部队的激烈战斗,另外二十万至三十万人被调至皖北和江苏一带以分割新四军与八路军。 | 美国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美亚评论》 |
随着新四军在日本战线之后扩大其活动范围的同时,减租减息的地区也在不断扩大,减租减息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向农民表明,参加抗日和反对傀儡的斗争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以此来争取农民共同抗日。 | 德国汉斯·希伯《美亚评论》 |
1942年2月26日,华中最早成立了反战同盟淮北支部。在淮北和苏北支部,反战同盟在两三年间教育并释放俘虏三十多名,引起日本士兵和日侨的觉醒与反战要求,并使日本法西斯强盗们吓得发抖。 | 日本冈本进《苏中报》 |
至于地主,他们来自各方。通常是国民党员,或民主同盟的人,或根本无党无派的。但是一切都使我相信,他们都很满意新四军政府的民主政治。 | 美国鲁波《密勒氏评论报》 |
——摘编自蒋少洁等《刍议“他者”镜像下的淮北抗日根据地》
上述材料会让我们从哪些角度形成对抗日战争的认识?请说明理由。
从材料中可提炼出对抗日战争的以下认识:
1.根据美国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美亚评论》的报道,可以了解到国民党军队对共产党军队的进攻和围堵,这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部的反共情绪和政策,以及国共合作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2.根据德国汉斯·希伯《美亚评论》的报道,新四军在抗日的同时,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争取农民共同抗日,这体现了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以及共产党在根据地建设中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3.根据日本冈本进《苏中报》的报道,淮北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反战同盟,教育并释放俘虏,引起日本士兵和日侨的觉醒与反战要求,这反映了抗日根据地反战同盟在争取日本士兵和日侨反战、瓦解日军士气方面的积极作用。
4.根据美国鲁波《密勒氏评论报》的报道,新四军政府的民主政治得到了地主的满意和支持,这体现了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广泛性和影响力,以及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综上所述,上述材料让我们从国民党的反共政策、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抗日根据地反战同盟的作用以及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影响等角度形成了对抗日战争的认识。通过对这些角度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和过程,以及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
"]]本题是开放创新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
首先,上述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报道了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历史情况,包括国民党的反共政策、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抗日根据地反战同盟的作用以及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影响等,为形成对抗日战争的认识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涉及多个政治力量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上述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其次,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对抗日战争以下角度的认识:
1.根据美国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美亚评论》的报道,可以了解到国民党军队对共产党军队的进攻和围堵,这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部的反共情绪和政策,以及国共合作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2.根据德国汉斯·希伯《美亚评论》的报道,新四军在抗日的同时,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争取农民共同抗日,这体现了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以及共产党在根据地建设中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3.根据日本冈本进《苏中报》的报道,淮北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反战同盟,教育并释放俘虏,引起日本士兵和日侨的觉醒与反战要求,这反映了抗日根据地反战同盟在争取日本士兵和日侨反战、瓦解日军士气方面的积极作用。
4.根据美国鲁波《密勒氏评论报》的报道,新四军政府的民主政治得到了地主的满意和支持,这体现了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广泛性和影响力,以及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最后,对以上认识进行总结:
综上所述,上述材料让我们从国民党的反共政策、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抗日根据地反战同盟的作用以及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影响等角度形成了对抗日战争的认识。通过对这些角度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和过程,以及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
高中 | 全面抗战的开始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