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下表列举了先秦诸子百家代表作中关于“圣人”的一些描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道德经》 | 圣人之治,虚其(指人民)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
《孟子》 | 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
《韩非子》 |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表达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强烈愿望
","体现了以道德规范社会行为的需要
","反映了重构社会秩序的时代诉求
","说明了各派学说在融合中趋于一致
"]据材料“虚其(指人民)心,实其腹”可知,《道德经》中的描述并未直接表达建立中央集权的愿望,而是强调了一种圣人的治理哲学,排除A项;
虽然《孟子》强调道德规范,但《道德经》和《韩非子》的描述并非主要以道德规范为重点,排除B项;
据材料“实其腹”“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可知,先秦诸子百家对于“圣人”的描述,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他们对理想社会秩序的构想,这些描述共同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重构秩序的深切关注和多元探索,故选C项;
据材料“实其腹”“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可知,虽然三者都是关于“圣人”的描述,但要求和表述各不相同,说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学说各有特色,排除D项。
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