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孔子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墨子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应经由“选贤”产生“政长”。《管子·霸言》强调:“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这些主张(        )

["

强调德治对社会改造的重要性

","

将民心视为执政的根本标准

","

旨在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

提倡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
[["C"]]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和目的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等可知,在国家治理中,孔子反对贫富悬殊,认为其会导致社会不安,墨子主张选贤治理社会,管子主张藏富于民,这些思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社会正义的基本诉求,旨在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C项正确;

材料未强调德治和民本思想,排除AB项;

均平富贵和选贤任能的目的是实现政治稳定、社会和谐,而非关注弱势群体,排除D项。

故选C项。

高中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