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西欧封建社会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古时期的欧洲
西欧封建社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分了。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若论汉、唐、宋诸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其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到明代有一大改变,即是宰相之废止。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政权与教权是为西欧封建制度、为封建主阶级服务的两种权力。它们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是由西欧封建制度发展决定的。同时,这两种权力的并存及其相互关系,对于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又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与影响。中古中后期,教权与君权彼此对立的因素日益增长。在西欧封建制度充分发展的阶段,教会的权力登峰造极,成为停滞不动的保守势力的总代表。对于西欧封建社会中出现的新因素、新形势,教会不仅不能适应,而且格格不入。谁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谁必将被历史证明它的虚弱性和腐朽性。
——摘编自胡玉堂《中世纪西欧的政权、教权与封建制度》
根据材料,概括封建社会中国与西欧国家制度以及发展趋势方面的异同。(10分)
异: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君权与相权之争长期存在,持续到明初;神权影响力小。(4分答出两点即可)西欧:王权与教会权力长期并立;中世纪后期两者矛盾逐渐激化;中央权力相对薄弱。(4分答出两点即可)
同:封建社会后期,君权逐渐加强。(2分)
"]]异:据材料一 “统一政府、中央的郡县制度、宰相之废止” 等可知,中国封建社会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皇权与相权虽有划分但皇权不断加强,最终在明代废除宰相实现高度集权;而据材料二 “政权与教权、’两种权力、中古中后期、西欧封建制度充分发展” 等可知,西欧封建社会存在王权与教权并立的局面,中古中后期教权与王权对立加剧,且地方封建领主权力较大,中央权力相对薄弱。
同:据材料一 “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宰相之废止”等可知中国皇权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强化;据材料二 “教权与君权彼此对立、违背历史发展、虚弱性和腐朽性”等可知西欧王权在与教权的斗争中也逐步走向强大。
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简析两者出现不同的影响因素。(4分)
影响因素:中国:中国古代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维护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2分)
西欧:西欧是封建庄园经济和教会经济占主导地位,这是西欧世俗王权与教会权力长期并立、西欧中央权力相对薄弱的决定性因素。(2分)
"]]据材料一中国封建社会自秦汉起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皇权与相权虽有划分但皇权不断加强,明朝时废除宰相,皇权高度集中;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可知,其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这种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这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适应和反作用。据材料二西欧封建社会存在王权与教权并立的局面,中古中后期教权与王权对立加剧,中世纪后期教权虽渐衰但王权仍受多方掣肘,中央权力相对薄弱;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可知,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庄园经济,庄园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封建领主在庄园内拥有较大权力,这使得地方势力强大,中央难以集权;同时,教会拥有大量土地和财富,经济实力雄厚,在经济上对王权形成制约,进而影响了政治上王权与教权的长期并立和相互制衡,这也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中 | 西欧封建社会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