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陵迟以来,其渐久矣。

——《后汉书》卷46《陈忠列传》

材料二

“宋承唐制,以同平章事为宰相之任,无常员。”参知政事“仍令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参知政事初设时职位较低,无权执掌中书之印,也不在政事堂议事。直到至道元年,才“诏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同升政事堂”。

——《宋代官印制度》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两汉行政中枢的演化并分析其影响。(6分)

[["

演化:西汉初年,设置三公;汉武帝时期,设置中朝;东汉刘秀时期,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3分)

影响:行政效率提高,三公权力受到削弱,君主专制加强。(3分)

"]]

第一小问演化,据材料一“今之三公”并结合所学西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可知,西汉初年,设置三公;结合所学汉武帝时期削弱相权的措施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置中朝;据材料一“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并结合所学东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可知,东汉刘秀时期,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两汉政治制度的内容和影响可知,行政效率提高,三公权力受到削弱,君主专制加强。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分散相权的措施并指出采取这些措施最重要的历史原因。(6分)

[["

措施:设置同平章事,掌握行政权;同平章事没有固定人数;设置参知政事,作为副相;设置枢密使,掌握军事权;设置三司使,掌握财政权。(任4点,共4分)

历史原因:唐朝灭亡的历史教训。(2分)

"]]

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二“宋承唐制,以同平章事为宰相之任”可知,设置同平章事,掌握行政权;据材料二“无常员”可知,同平章事没有固定人数;据材料二“参知政事……”并结合所学宋朝分散行政权的措施可知,设置参知政事,作为副相;结合所学宋朝在军事和财政方面分散相权的措施可知,设置枢密使,掌握军事权;设置三司使,掌握财政权。第二小问历史原因,结合所学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背景可知,唐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高中 |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如图所示为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由此可知,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设置(        ) 宋太祖时,令“诸州通判,钱粮官至任,须躬自检阅帐特所列官物,不得但凭主吏管认文状”。“诸州大辟罪及五人以上狱具,请邻州通判一人,再录讫决之”。对通判的设立理解正确的是(        ) 宋统一后,起初依照唐制分全国为十道,997年改全国为十五路,后不断增加,直至二十六路。在路之下,宋的地方行政机构还有州、县两级,与州平级并存的还有府、军、监等机构。在路、州增设“监司”、“通判”等职。这反映出宋代(        ) 史载,宋太祖在后花园挟弓弹雀,不满意臣僚奏事坏了他的兴致,遂以钺柄撞落大臣的两个牙齿,大臣将牙齿拾起并揣入怀中。宋太祖说:“汝将此齿去讼我也?”大臣回答说:“臣岂敢讼陛下,自有史官书之。”于是宋太祖怒气全消,赏赐慰劳大臣一番,让他离去了。这表明宋初(        ) 北宋初年,承唐代道制而设立路,下设州和县。但路并不设首长,而是由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等机构分别管理民政、司法、财税和军政等事务,这些机构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统属关系,而是平行运作的。这一制度设计旨在(        ) 《神童诗》是北宋孩童的启蒙教材,传为宋人汪洙所撰,尤其如其中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等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传诵不息。这反映出北宋(        )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