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 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2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7.7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

如图所示,截面为矩形的管状滑槽$ABC$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B$段水平,内底面粗糙,$BC$段是半圆弧,内表面光滑,直径$BC$$AB$垂直。质量$m=2\;\rm kg$的滑块以初速度$v_{0}$$A$点开始沿滑槽向右运动,滑块刚好能到达$C$点。已知滑块与$AB$段间的动摩擦因数$\mu =0.2$$AB$段长度$L=4\rm m$,圆弧半径$R=0.5\;\rm m$,滑块可视为质点,$g$$10\;\rm m/s^{2}$。求:

滑块的初速度$v_{0}$的大小;

[["

滑块的初速度$v_{0}$的大小为$6\\;\\rm m/s$

"]]

滑块刚好到达$C$点时速度为零,对滑块从$A$$C$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mu mgL - 2mgR = 0 - \dfrac{1}{2}mv_{0}^{2}$

解得:$v_{0}=6\;\rm m/s$

滑块运动到$B$点时对滑槽的压力$F$的大小。

[["

滑块运动到$B$点时对滑槽的压力$F$的大小为$100\\;\\rm N$

"]]

对滑块从$A$$B$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 \mu mgL = \dfrac{1}{2}mv_{B}^{2} - \dfrac{1}{2}mv_{0}^{2}$

设在$B$点轨道对物块的支持力为$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N - mg = m\dfrac{v_{B}^{2}}{R}$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滑块对滑槽的压力的大小为$F=N=100\;\rm N$

| 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传送装置,其竖直截面如图所示。是倾角为的斜轨道,是以恒定速率顺时针转动的水平传送带,紧靠端有半径为、质量为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可动半圆弧轨道,水平面和传送带处于同一高度,各连接处平滑过渡。现有一质量为的物块,从轨道上与相距的点由静止下滑,经传送带末端点滑入圆弧轨道。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其余接触面均光滑。已知,,,,,。不计空气阻力,物块可视为质点,传送带足够长。求物块 如图所示,长度为的水平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运动。质量为的小物块在传送带左端由静止释放。还未与传送带达到相同速度时就从右端平滑地进入光滑水平面,与向右运动的小物块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后、均向右运动,从点进入粗糙水平地面。设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和、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重力加速度为。 如图,在水平地面上有一圆弧形凹槽,连线与地面相平,凹槽是位于竖直平面内以为圆心、半径为的一段圆弧,为圆弧最低点,而且段光滑,段粗糙。现有一质量为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水平地面上处以初速度斜向右上方飞出,与水平地面夹角为,不计空气阻力,该小球恰好能从点沿圆弧的切线方向进入轨道,沿圆弧继续运动后从点以速率飞出。重力加速度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年月日至月日,第十二届残运会高山滑雪比赛在新疆乌鲁木齐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举行。如图所示为一简化后的滑雪的雪道模型示意图,竖直平面内半径的光滑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雪道相切于点。质量的运动员由点静止下滑,最后静止于水平雪道上的点。已知运动员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则运动员在点时所受圆弧轨道的支持力大小和、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 如图所示,是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形的光滑绝缘轨道,半径,水平,轨道下端点与水平粗糙绝缘轨道平滑连接,整个空间分布有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有一质量、电荷量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从水平轨道上某点由静止释放,恰好能运动到点。若已知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某同步加速器简化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仅直通道内有加速电场,三段圆弧内均有可调的匀强偏转磁场。带电荷量为、质量为的离子以初速度从处进入加速电场后,沿顺时针方向在加速器内循环加速。已知加速电压为,磁场区域中离子的偏转半径均为。忽略离子重力和相对论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