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受力分析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受力分析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1

第三章 相互作用

3.5 力的分解

受力分析

青岛二中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利用汽车空挡(无动力)在斜面上滑行验证动能定理。校园内北侧马路有个较长的平直斜坡,由指导教师驾驶车辆,车内同学手持可同时显示位置、速度的北斗导航接收器,另外的同学持摄像机拍摄接收器,后期通过录像回放提取的数据如表格所示。已知汽车的总质量为$1.6t$,斜坡角度约为$10^\circ$(取$\sin 10^\circ =0.175$$g=10.0\ \dfrac{\text{m}}{\text{s}^{2}}$)。请回答下列问题。

位移$\rm m$速度$\rm m/s$速度平方$\rm m^{2}/s^{2}$
$0.0$$0.00$$0.00$
$2.0$$1.69$$2.87$
$7.0$$3.11$$9.68$
$15.0$$4.64$$21.52$
$20.0$$5.39$$29.04$
$32.0$$6.81$$46.32$

  

汽车空挡下滑过程中阻力有                                  (写出不少两个)。

[["汽车与斜坡的摩擦力","空气阻力"]]

汽车空挡下滑过程中阻力有汽车与斜坡的摩擦力、空气阻力。

以位移为横坐标,速度和速度平方为纵坐标,通过描点并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得到两个运动图线       。

[["

见解析

"]]

以位移为横坐标,速度和速度平方为纵坐标,通过描点并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得到两个运动图线,如图所示

 

通过$v^{2}-x$图像,可得恒力作用下物体速度的平方与通过的位移成                 (正比、反比或无关)。

[["正比"]]

通过$v^{2}-x$图像,可得恒力作用下物体速度的平方与通过的位移成正比

根据以上数据,本此实验中汽车所受的总阻力约为                 $\;\rm N$。(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6\\times 10^{3}$"]]

根据动能定理得$mgx\sin 10{^\circ}-F_{\text{f}}x=\dfrac{1}{2}mv^{2}$

解得$v^{2}=\left( 2\; g\sin 10{^\circ}-\dfrac{2F_{\text{f}}}{m} \right)x$

根据图像得$2\; g\sin 10{^\circ}-\dfrac{2F_{\text{f}}}{m}=\dfrac{46.32-2.87}{32-2}$

解得$F_{f}\approx 1.6 \times  10^{3}\;\rm N$

高中 | 受力分析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那达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套马是“那达慕”大会的传统活动之一、某次套马的情景如图所示。套马者视为质点,可能受重力、支持力,拉力、摩擦力,其受力示意图可能正确的是 质量为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两个质量也是的物块和同时分别从的左、右两端滑上的上表面,初速度大小分别为和,如图所示,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假设物块、在长木板表面上运动时始终没有碰撞。试求: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电荷量大小为的正电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假设电场分布范围足够大,静止时细线向左偏离竖直方向夹角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电荷量保持不变,重力加速度为,(,)。求: 小口径的水泥管如图甲所示,通常用于排水、灌溉和防护。运输到目的地时可用简易装置卸货。如图乙所示,两根直木棍和相互平行,两端分别靠在车和地面上固定不动。一个半径、质量的水泥管从木棍的上部恰好能匀速滑下,已知两木棍间距,与水平面的夹角。(,,取) 磁性车载支架(图甲)使用方便,它的原理是将一个引磁片贴在手机背面,再将引磁片对准支架的磁盘放置,手机就会被牢牢地吸附住(图乙)。下列关于手机(含引磁片,下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如图,质量为的物体置于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上,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先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作用于物体上,使其能沿斜面匀速上滑,若改用水平推力作用于物体上,也能使物体沿斜面匀速上滑,则两次力之比为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