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语言基础题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语言基础题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语言基础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雨落槐花点地

六七月,群芳谢尽,却正是北京槐花盛放的日子。往往一场骤雨过后,槐花打落一片,如筛过的黍米,细细簌簌、密密匝匝铺满一地,浅白、微绿、轻黄砌在一起,合着零星碎雨,透着清雅的香,实为盛夏北京一道胜景。

说起槐树,人们往往会在前面缀上一个“老”字,这讲的不仅是情怀深,更直接的就是指年岁大,槐树生命力极强,根深蒂固,苍干虬枝,似乎掩藏着朝代更迭的密码。农谚有“千年松,万年柏,不如老槐歇一歇”,说的是松柏虽能活千年,却不及槐树“歇一歇”的功夫。这是说槐树有“休眠”的特性,一旦树龄太老或者生理病变,就会通入“自我保护”状态,表面看枯死一样,但待时机成熟又会重萌新枝、举树芳华。因此,古槐不死,枯木逢春,向来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槐别名挺多,如金药材,六年香等,但民间叫得多的是“家槐”“老槐”“护屋树”。也许正是源于槐之“老”,槐之“旧”,槐之“大”,槐才成为人们内心家园故土当之无愧的象征,成为中华儿女的共同图腾。槐者,怀也。人们立于高槐浓阴之下,举目四望,俯仰天地,不免逸兴遄飞,思接古今,神游万端,于是一股忠恭、慎远、望怀之情自然升腾。这时天和地、家与国、故乡与远方,悄然贯通联结为一体,实现了天地君亲师的统一。槐寄托太多,国人选择把槐树作为社树,甚至拜为神树,意蕴家族香火承继,社稷长治久安,其情结之重也就理所当然了。

槐树高擎俊朗,伟岸壮硕,枝繁叶茂,荫盖广间,加之多植于北国,“凌凌可耐冬”,又多了坚韧不拔的个性,因而自古常被人们认为“有君子之风”。孔庆镕在《五柏抱槐》中就有赞誉:“曲径阴遮暑,高槐翠减浓。天然君子质,合傲岱岩松。”槐在北京,实乃一介具有的“清流”“雅秀”,纵然时风浮躁,但每每走到槐阴下,人心也自然安凉;即便胡同逼仄,但只要,有了高大盛槐,心境也自然高远。

老北京有着悠久的植槐史,从幽燕至今,槐与北京如风雨伉俪,一伴千年。在老北京庭院中,总不乏那些上了年岁的老槐树的身影,而在北京街巷上,你要见到没有槐树的胡同更是极少。张恨水在《五月的北平》中描述“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栽着有。在五月里,你如登景山之巅,对北平城作个鸟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全在绿海里。这绿海就大部分是槐树造成的……”北京人爱槐、敬槐、种槐,槐之于京,实为储存于历史和人心中的一份特有“资产”,正如梧桐之于金陵,凤凰木之于南粤,已经成为古都北京千年风雅薪火相传的“活化石”与历史符号。

老槐树下是生活。“一树繁阴澹古姿,秋来黄叶点阶墀,月明贪玩疏疏影,坐到露凉人睡时。”每逢得暑,夏雨初歇,当微风拂过,槐花落英缤纷的时候,街头巷尾、胡同深处、朝暮之间,总能生出北京人对过往最温暖的记忆。这时,人们纷纷溜出屋来,趿拉着拖鞋,晃摇着蒲扇,耷拉着白毛巾,一家人或邻友围在老槐树下听广播、侃大山、下象棋,或者吃西瓜、喝啤酒、撸烤串,那是最快意的事儿。此情此境,让人不禁想到宋人洪皓在《咏槐》中所描述的,“弛担披襟岸帻斜,庭阴雅称酌流霞,三槐只许三公面,作记名堂有几家”。

身边一位北京长大的朋友说,小时候听来的故事多半是姥爷在大槐树下讲的,现在斯人已去,对他而言,老槐树就是姥爷和自己的童年,过去日子清苦,人们就地取材,对槐树“”,春天采槐米,夏天吃槐花,酿槐花蜜。秋天收槐豆,晒药材,如果槐树枯死了,枝干又成为制作农具桌凳的材料。50年代闹饥荒,老人们甚至还把槐豆制成酱油和醋调剂生活。作为80后,我听罢顿觉口舌酸涩,然而说的人脸上,洋溢的分明却是芬芳……斗转星移,今非昔比,然而作为网评的“新燕京八景”之一,“呼童采槐花,落英满空庭”,“槐花满地无人扫,半在墙根印紫苔”,仍是当代北京人内心无法离舍的美好情愫,这是人们找寻“北京”的一条弥足珍贵的线索。

槐树与胡同巷陌分不开,也就与市井民生分不开。槐下生活琐碎且认真,正如槐米一样朴素细密,也如槐花一样粲然芬芳,所有的平凡与珍重,都一一化入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恩怨情仇里。从初春洋槐春讯,到盛夏国槐花开,再到秋凉槐黄子落,大半年的光景里,槐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不灭的希冀,无声的见证和长情的陪伴。

槐不择水土,一旦扎下根,便与时光俱老。在北京千余年的历史沿革中,老槐树以生生不息的顽强以及对脚下大地的执着坚守,见证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演绎着时空流转……

北京七月,繁华褪尽,月季将息。如果你在大街上见到那些缀满黄花的树,那就是国槐了。

(取材于宁显福的同名文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的一项是(        )

["

华夏儿女的共同图腾 慎终追远:怀念故土先人

","

具有的“清流”“雅秀” 磁化力:感染力,影响力

","

北平市房全在绿海里 参差:纵横交错地排布

","

对槐树“” 无所不用其极:利用得非常充分

"]
[["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意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其语境义。

C.“北平市房全参差在绿海里”中“参差”的意思是“掩映、遮掩”之意,结合语境来看,“这绿海就大部分是槐树造成的”意在强调槐树之多,故“市房”被槐树遮掩着,若隐若现。如果解释为“纵横交错地排布”,给人只见“市房”、不见“槐树”之感,不能体现槐树多而有韵致。

故选C。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文章开头写骤雨打落槐花满地之景,为全文创设了幽远而感伤的氛围。

","

槐树生命力强,寄托深远,能唤起慎终追远之情,实为树中“君子”。

","

槐树浑身都是宝,是北京人的好伙伴,因而成为“新燕京八景”之一。

","

本文为读者更好地认识北京、了解北京、珍重北京提供了视角和通道。

"]
[["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幽远而感伤的氛围”错,文章开头“浅白、微绿、轻黄砌在一起,合着零星碎雨,透着清雅的香,实为盛夏北京一道胜景”一句,“胜景”表达的是喜爱,而非“感伤”。

B.“能唤起慎终追远之情,实为树中‘君子’”错,依据原文“槐树高擎俊朗,伟岸壮硕,枝繁叶茂,荫盖广间,加之多植于北国,‘凌凌可耐冬’,又多了坚韧不拔的个性,因而自古常被人们认为‘有君子之风’”来看,被认为槐树“有君子之风”是因为:槐树枝繁叶茂,又有坚韧不拔的个性。

C.“槐树浑身都是宝,……因而成为‘新燕京八景’之一”错,槐树成为新燕京八景之一的原因是槐树之多,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且“是当代北京人内心无法离舍的美好情愫”,并非是过去困难时期槐树的用途。

故选D。

请从两个不同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特点和效果。

[["

示例:①多用短句,口语化。文章在表现北京人槐树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场景时,大多用短句,口语化,语言既活泼灵动,又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②引用诗句。引用诗句的内容更好的诠释了人们对过往的美好回忆以及北京人槐树下最快意之事。既丰富文章的内容,又使表意简洁凝练,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①多用短句,口语化。“每逢得暑,夏雨初歇”“街头巷尾、胡同深处、朝暮之间”“听广播、侃大山、下象棋,或者吃西瓜、喝啤酒、撸烤串”等句子,充分表现了北京人槐树下的生活情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简短,口语化的形式,既活泼灵动,又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②引用诗句。划线句子引用了明代李之世的诗句“一树繁阴澹古姿,秋来黄叶点阶墀,月明贪玩疏疏影,坐到露凉人睡时”,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月下槐树的清凉疏朗的景象以及人们树下的美好享受,成为人们美好的回忆;又引用了宋人洪皓在《咏槐》中描述的情景,平民百姓闲暇时光树下独酌的闲适,切合北京人槐树下最快意之事。引用诗句既丰富文章的内容,又可使所表达的意思简洁凝练,具有文化底蕴,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本文以文化的眼光关照自然,品味槐树象征的气质人格及代表的民族文化心理,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槐树的文化内涵。

[["

①不惧艰难,顽强生存的象征;②家园故土与慎终追远的象征;③君子之风的象征;④古都北京的历史符号;⑤市井民生与平凡生活的象征。

"]]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多角度探究文章意蕴的能力。

文章第二段说到“槐树生命力极强,根深蒂固,苍干虬枝,似乎掩藏着朝代更迭的密码”“古槐不死,枯木逢春,向来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可见,槐树生命力极强,具有“休眠”特性,能在艰难环境中重萌新枝、焕发芳华。而这就像人遭遇困难时不畏艰险,既有静待时机成熟的智慧,又有顽强生存的勇气。

第三段中,作者直言“槐才成为人们内心家园故土当之无愧的象征,成为中华儿女慎终追远的共同图腾”“槐寄托太多……意蕴家族香火承继,社稷长治久安”,可见槐树因其“老”“旧”“大”的特点,成为人们内心家园故土和慎终追远情感的共同图腾。

第四段中,作者重点描绘了槐树高擎俊朗,伟岸壮硕,枝繁叶茂的形象特征,并说明其加之多植于北方,具有坚韧不拔的个性,因而自古被认为“有君子之风”。

第五段中,作者在段首就说明“槐与北京如风雨伉俪,一伴千年”,然后描述了老北京庭院、北京胡同等地遍植古槐的现实事例,更是借助张恨水的作品加以佐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槐树与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成为古都北京千年风雅薪火相传的“活化石”与历史符号。

文章后半部分,作者着重展现了槐树与胡同巷陌、市井民生的紧密相连。对此,作者直言“槐下生活琐碎且认真,正如槐米一样朴素细密,也如槐花一样粲然芬芳,所有的平凡与珍重,都一一化入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恩怨情仇里”,可见槐花朴素细密的花朵和坚韧不拔的品格,正象征着人们平凡而珍重的生活,给予人们不灭的希冀和长情的陪伴。

高中 | 语言基础题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