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概括题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概括题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概括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杀   狗

老舍

一直到晚餐的时候,杜亦甫没有出屋门。他背着手在屋里来回走,有时候也躺在床上一会儿,心中不断地思索:一会儿他想去拼命,拼了命,也许一点好处没有,但究竟是自己流了血,有一个敢流血的就不能算国里没有人。一会儿他又往回想,白死有什么用处,快意一时,拿自己这一点点血洒在沙漠上,连点血痕也留不下吧?

白天周石松念“号外”的情景还在眼前。“特务机关报告:‘祸事之起,起于芝麻洲大马路二十一弄五十二号。此处住有我侨商武二郎,此人养德国种狼狗所生一黑小狗被人窃去。……武二郎乃急来特务机关报告。即遣全部侦探出发寻查。翌日清晨,寻得黑小狗于海滨,已死。腹胀如鼓,项上有噬痕。乃就日常调查报告,检出反抗我国之激烈分子,得重要嫌疑犯十人,即行逮捕拷问,所蓄之犬亦一并捉到。为促其醒悟,乃当面将十巨犬枪决。十人身后必有广大之背景,设任其发展,则黑小狗之血将为在芝我国国民之前导,由犬及人,国人危矣!’”当下时周石松念的很快,念完,头上见了汗:“为了一只小狗!带兵上岸,来屠杀,来恐吓,来肃清激烈人物与思想,来白找便宜!”

……

天黑一点,杜亦甫的心便紧一点,好容易初济辰和周石松两位同学都来了,他的胸中松了一口气。往外边看了一眼,院中已黑得可怕。初济辰躺在了周石松的床上,半闭着眼仿佛想着点什么事。周石松坐在破藤椅上,脸上还有点红,可是不像白天那么慌张了。杜亦甫靠窗子立着,呆呆地看着外面的黑暗。他想象着:自己握着一把手枪,哪怕是块石头呢也好,轻手蹑脚地过去,过去,一下子把个戴铁盆的敌人打得脑浆迸裂!然后,枪响了,火起来,杀,杀,无论老幼男女全出来厮杀,即使惨败,也是光荣的,伟大的人民是可杀而不可辱的!

正这么想着,一道白闪猛孤仃地把黑暗切成两块,像从天上落下一把极大的白刃。探海灯!白光不动,黑影在白光边上颤动,好似刚杀死的牲口的肉那样微动。一道白光,又一道白光,又一道白光,十几条白光一齐射出,旋转,交叉,并行,冷森森,白亮亮,把小小的芝麻洲穿透,一切都随现随灭,眩晕,迷乱,在白光与黑影中乱颤乱晃。

一道光闪到了杜亦甫的窗上,稍微一停,闪过去了;接着又是一道,一停,又过去了。他扶住了窗台,闭上了眼。

“我必须对你们俩说出来,要不然我就憋闷死了!”杜亦甫把头抬起来,看着他们。

“我怯!”

“以卵击石,勇敢也是愚昧!”初济辰笑了笑。

“即使你说的一点不错,到底我还是怯!”杜亦甫的态度很自然了,像吃下一粒泻药,把心中的虚伪全打净了似的。

“我也说不上我是怯,还是勇,反正我就是没主意!”周石松也微笑了一下。

全不再言语了,可是不再显着寂寞与难堪,好像彼此已能不用言语传达什么,而能默默地互相谅解。他们就那么坐了一夜。

第二天,消息缓和了许多。杜亦甫回了家。他急于要看看父亲,父亲是国术馆的教师,平日他这个大学学生领袖很看不起父亲,到现在他还并没把父亲的身份提高多少,不过他隐隐的似有一点希冀,想在父亲身上找出一些平日被他忽略了的东西。这点东西,假若能找到,仿佛就能教他有一种新的希望。

第三天,只住着楼上两间小屋,屋外有个一张桌子大小的凉台,杜老拳师在凉台上坐着呢。老人五十七八岁,矮个子;圆脸,黑中透亮,两眼一大一小,眼珠都极黑极亮,微笑着,两只皮糙骨硬的手在一块搓着:“想你也该来了!想你也该来了!坐下!”父子都坐下,老人还搓着手:“差点没见着你,春子!”他叫着儿子的乳名;“我让他们拿去了!”老人又笑了。

“没受委屈?”杜亦甫低声的问。

“哪还有不受委屈的?”老人似乎觉得受委屈是可笑的事,又笑了。“你看,正赶上我值班,在馆里过夜。大概有十二点吧,我听见些动静,我的门开了,灯也捻着了,一看,是伙计王顺。王顺干什么?我就问。王顺没言语,往后一闪身,喝,先进来一对刺刀。我哈哈地笑起来了,就凭一对刺刀,要我的命还不大老容易!紧跟着刺刀,是枪,紧跟着枪,是一对小鬼子,都戴着小铁盆,托着枪冲我来了。我往后望望,后边还有呢。又进来一个咱们的人,汉奸!他教我下来,跟着走。走到院里,那个汉奸奉了圣旨似的教我跪下。我不言语,也不跪下,那些王八羔子们又对着我开了空枪,专为吓吓我。”老人连那只小一点的眼也瞪起来,似乎是从心里憎恶那些王八羔子们。

“汉奸又传了圣旨,”老人接着说,“带回去收拾,反正早晚你得吃上一颗黑枣。我还是不言语,我研究好了,就是不出一声,咱们谁得手谁杀,用不着费话:是不是,春子?”

杜亦甫点了点头,没有话可说。

“出了大门,”老人又说下去:“我挺着腰板,教他们看看,你们要得了我的命,可要不了我的心气;这是一口气,这口气由我传给我的儿子孙子,永远不能磕膝盖儿着土!到了个什么地方,黑灯瞎火的我也没看清是哪里。我就是恨我的刀没能出鞘。死到临头,我得大大方方的,皱皱眉就不算练过功夫。是不是春子?”

杜亦甫又点了点头。

“待了不知好久,”老人又搓起双手来,仿佛要表演出那时怎样的不耐烦。“他们把我提到一间大厅上去,灯光很亮,人也不少,坐的是官儿,立着的是兵。他们又教我跪下,我还是不出声,也不跪。刺刀可就又戳在我胸口上,我纹丝不动。人生在世不能没骨头,骑着脖子拉屎,还教我说怪香的,我不能!磨烦了半天,哼,枪并没放。什么东西!今个天亮的时候,他们也不是怎么,把我放了,什么玩意儿!我不明白这是哪一出戏。一句话抄百遍吧,告诉你,春子,咱们得长志气,跟他们干!我不认字,不会细细的算计,我可准知道这么个理儿,只要挺起胸脯不怕死,谁也不敢斜眼看咱们!去泡壶茶喝好不好?”

杜亦甫点了点头。

(有删改)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杜亦甫想象自己英勇杀敌的场景,与小说开头“想去拼命”的内容相呼应,表现出进步青年的反抗精神和斗争精神。

","

“院中已黑得可怕”,既写自然环境,也象征危险黑暗的社会环境,白刃般的探海灯体现帝国主义对我国人民的迫害。

","

杜亦甫三人清楚特务机关借侨民之狗被杀而兴师问罪的目的,在恐怖的气氛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内心有一些胆怯。

","

“像吃下一粒泻药,把心中的虚伪全打净了似的”,生动地写出了进步青年杜亦甫面对现实困境时矛盾而坦诚的态度。

"]
[["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B.“白刃般的探海灯体现帝国主义对我国人民的迫害”错误。结合文中语境可知,白刃般的探海灯散发出的一道道“白光”其实是白色恐怖势力的象征,选项属于过度解读。

故选B。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奉了圣旨似的”形象地再现了汉奸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丑态,与老人铁骨铮铮、威武不屈的气节形成强烈对比。

","

小说运用了“磕膝盖儿着土”“磨烦了半天”等通俗生动的北京方言,凸显出“人民艺术家”老舍作品的“京味”。

","

刚见面时老人“搓着手”的动作描写,突出老人经历过生死边缘的害怕和庆幸,及急切地想要与儿子分享的心情。

","

小说以杜亦甫的所见所闻所思为线索,通过描写热血青年在斗争中成长的过程,暗示只有勇敢无畏才能拯救民族。

"]
[["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害怕”说法有误。由原文“刺刀可就又戳在我胸口上,我纹丝不动。……我可准知道这么个理儿,只要挺起胸脯不怕死”可知,老人并没有“害怕”。

故选C。

外在的行为会折射人物的内心。在与父亲的对话过程中,杜亦甫三次“点了点头”。请说说你的理解。

[["

①第一次点头,表示他对父亲在敌人面前毫不示弱行为的惊讶。

②第二次点头,表示他对父亲威武不能屈精神的认可。

③第三次点头,表示他对父亲保持民族气节、不怕牺牲信念的赞赏。

④三次点头,反映他对父亲认识的不断加深,一改以往的轻视态度。

"]]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文本“老人接着说,‘带回去收拾,反正早晚你得吃上一颗黑枣。我还是不言语,我研究好了,就是不出一声,咱们谁得手谁杀,用不着费话’”可知,第一次点头,是在父亲描述自己面对敌人毫不畏惧的情景之后。杜亦甫通过这个点头表达了对父亲勇气的初步认可,同时也可能隐含着对自己先前未曾深入了解父亲的反思。这一点头,是他开始重新评估父亲形象的起点。

由文本“你们要得了我的命,可要不了我的心气;这是一口气,这口气由我传给我的儿子孙子,永远不能磕膝盖儿着土”“死到临头,我得大大方方的,皱皱眉就不算练过功夫”可知,第二次点头,发生在父亲强调即使面临死亡也要保持尊严和坚定立场之时。这不仅是对父亲个人品质的赞同,更是对一种超越生死的民族气节和不屈精神的深刻领悟。杜亦甫通过这个点头,表明他已经开始接受并内化这种精神价值。

由文本“告诉你,春子,咱们得长志气,跟他们干!我不认字,不会细细的算计,我可准知道这么个理儿,只要挺起胸脯不怕死,谁也不敢斜眼看咱们!去泡壶茶喝好不好?”可知,第三次点头,是在父亲提出泡茶的提议之后。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的同意动作,但实际上,它蕴含着更深层次的意义。这次点头,表示他对父亲保持民族气节、不怕牺牲信念的赞赏。它象征着杜亦甫对父亲的尊重和对共同面对困境时应持有的态度的共鸣。

总体而言,三次点头展现了杜亦甫从最初的惊讶、认同到最终的深刻敬佩的情感递进过程,反映他对父亲认识的不断加深,一改以往的轻视态度。这一系列的点头,不仅是对父亲言行的具体回应,也是杜亦甫个人成长和思想转变的重要标志。

本文如何刻画杜亦甫父亲的形象,以表现民族气节?请简要分析。

[["

①通过老人对待敌人的态度展示爱国情怀。“似乎是从心里憎恶那些王八羔子们”“那个汉奸奉了圣旨似的教我跪下”可知,老人十分爱国,对敌人持嫉恶如仇的态度。

②通过老人的语言描写表现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老人爽快的语言,句句体现了民族大义。“你们要得了我的命,可要不了我的心气”等句子正气凛然,可见老人顽强抗争、视死如归的精神。

(或:通过老人的行为表现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被捕后不肯下跪,不畏恐吓,总想反抗等行为可见老人誓死抵抗的决心。)

"]]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对待敌人的态度展现爱国情怀:结合“老人连那只小一点的眼也瞪起来,似乎是从心里憎恶那些王八羔子们”“那个汉奸奉了圣旨似的教我跪下”“我不言语,也不跪下,那些王八羔子们又对着我开了空枪,专为吓吓我”分析,老人十分爱国,老人对敌人的蔑视和憎恶直接表达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反感,这种情感源自内心的爱国热情。面对刺刀和威胁,他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对抗的决心,这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是对国家和民族尊严的维护。

语言描写体现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结合“你们要得了我的命,可要不了我的心气”“我就是恨我的刀没能出鞘。死到临头,我得大大方方的,皱皱眉就不算练过功夫”等老人的语言可知,老人的语言朴实而有力,充满豪情壮志。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即使面临死亡,也坚决不向敌人低头。这种视死如归的态度,是民族气节的最高体现。

行为上的宁死不屈: 结合“我不言语,也不跪下”“他们又教我跪下,我还是不出声,也不跪”等内容可知,在被捕的过程中,老人拒绝下跪,即便面对刺刀的威胁,也保持了不屈的姿态。这种行为上的坚持,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自由和尊严的坚守,以及对敌人绝不妥协的勇气。

高中 | 概括题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