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内容理解题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内容理解题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内容理解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向界碑(节选)

王 族

排长田一禾想去执行,没想到连长肖凡却说,这个任务由他亲自去完成。

命令很简单,让汽车连派几个人去一号达坂,用红漆把界碑上的“中国”二字描红。一号达坂在多尔玛边防连,汽车连下喀喇昆仑山时会路过那里,任务便落在了汽车连头上。

如果没有这个命令,田一禾带着十五辆军车,在三天后就下了喀喇昆仑山,就能回到叶城县的零公里。突然接到这个命令,下山时间只能推后。汽车兵上一趟喀喇昆仑山不容易,下山时便很迫切,哪怕一晚上不睡觉,也愿意把车开下山。下了山,海拔一低,就不会缺氧,头也就不再疼痛。

但是命令来了,得服从。

田一禾到了阿里首府狮泉河,去邮电局给对象马静发了一封电报,说他下山后最多待十天,然后就要上山。田一禾与马静是高中同学。田一禾参军入伍的那一年,马静考上了大学,之后两人一直保持着联系。去年,两人在通信中确定了恋爱关系。马静说,咱们不能只靠通信谈恋爱,应该见面,田一禾本以为今年入冬后就可以休假,不料汽车连又要上山,只能让马静来一趟。马静很快发回电报,说她一两天即可动身来新疆。田一禾算好下山的日子,给马静去电报确定了见面日期。不料,汽车连却接到了去一号达坂描红“中国”二字的命令,看来他下山的日子又得推后几天。他想起部队常说的一句话,舍小家顾大家。这句话的意思是个人利益是小,部队利益是大。阿里的军人在这方面的牺牲比比皆是,有一位排长准备结婚,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天,因为执行紧急任务上了山,那一去就是一年,一年后下山才得知,未婚妻因为不能接受这样的事,早已返回黑龙江与别人成家。想到这些,田一禾暗自叹息,希望马静不要因为这些变心。

车队很快上路,向多尔玛边防连驶去。

山上有很多像一号达坂这样的地方,因为这个任务,一号达坂一下子被拉近。描红“中国”二字的任务已经明确,哪怕再模糊,平时再不关注的一座山,也将变得清晰。

田一禾想,一号达坂在等着咱们汽车连。

如果连长肖凡去完成描红“中国”二字的任务,那就只能说一号达坂在等着肖凡一个人。

迎面的阳光照过来,照着田一禾,也照着肖凡。

田一禾劝肖凡在多尔玛边防连休息,他的身体好,由他去执行任务。肖凡说:“战士们都很辛苦,再说一号达坂的海拔太高,这个任务由我去完成。”

田一禾有些吃惊:“你一个人去吗?”

肖凡点了点头。

田一禾说:“我的身体好,让我去吧。”

肖凡却摇头。

田一禾又说:“要不我陪你去,两个人在路上有个照应。”

肖凡说:“一号达坂那么高,我之所以要一个人去,就是不想多一个人受罪,你陪我干什么?没那个必要。”

田一禾的嘴张了张,像被什么压着,没有吐出一个字。排长必须听连长的,这是规矩,而且还有军令如山一说,田一禾懂得这些,只能把想说的话压下去。

有风从田一禾和肖凡身边刮过,像是把一股寒意砸在了他们身上,二人不由得颤抖了几下。喀喇昆仑山上的风不大,但是刮起来没完没了,历来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平时刮风倒也没什么,最多是冷一点儿而已,如果人遭受高原反应,再加上刮风,头就会更疼,呼吸就会更困难,好像有一只巨手,一把将气喘吁吁的人拎起,一甩手就扔向不可知的去处。现在刮过来的风,让田一禾和肖凡觉得说话费劲,于是便打住话题,踩一脚油门,加速向多尔玛边防连驶去。

进入多尔玛院子后,田一禾抬头向上看了看,一号达坂的海拔5800多米,几乎与云朵挨在一起,是阿里军人常说的“天边边”。边防连就在一号达坂下面,抬头能看见,但上去一趟却很难,大雪封山后就更上不去了,只有等到开春后积雪融化,在巡逻时才上去一趟。空气稀薄、缺氧、高原反应等,会在迈出第一步时,像石头一样压在战士们身上,像针扎一样让脑袋生疼,像被抽去筋骨一样让双腿发软。边防线在一号达坂上,必须上去巡逻。担任巡逻任务的是边防军人,除了他们几乎没有人上去。

平时,不上一号达坂,也有高原反应的头疼,而上一号达坂则举步维艰,一步三喘。战士们每次上去都议论,咱们如此艰难地爬上一号达坂,是为了什么?有的说,是为了到达,咱们到达就证明是坚守;有的说,是为了看一眼界碑上的“中国”二字,那两个字红灿灿的,体现着中国的威严。

说得都好。

田一禾再次向肖凡提出请求,由他去完成这次任务。

肖凡仍然不同意。

田一禾很想去一趟一号达坂,作为军人,只有上了一号达坂,对界碑敬一个军礼,才算是真正到了边关。虽然在喀喇昆仑山上苦,但并不能苦熬,必须在苦中见精神,苦中有作为,这就是喀喇昆仑山精神——一天天忍,一月月熬,一年年扛。只要喀喇昆仑山在,这些精神就在。外人认为他们傻,人生在世为自己选择一个好的去处,本无可厚非,他们为什么就不离开喀喇昆仑山,去氧气充足的地方,哪怕是喀喇昆仑山下的叶城县一带,至少能吃饱空气,白天走路轻松,晚上睡觉踏实。有一个说法,在喀喇昆仑山上的无人区,但凡出现人,那一定是军人。现在,田一禾也想当一回在无人区出现的人,哪怕肖凡不同意,他也想争取。

(有删改)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由于突然接到去一号达坂描红“中国”二字的命令,田一禾无法与对象马静如约见面,在田一禾的心中部队的利益更大。

","

从田一禾与肖凡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一号达坂海拔太高,描红任务并不容易,不让田一禾去体现了肖凡对下属的体恤。

","

小说介绍一号达坂的具体海拔高度、上去一趟的艰难,为的是表现边防战士坚守边疆的不容易,突出他们的精神品质。

","

田一禾多次向肖凡请求去完成描红的任务,他想对界碑敬一个军礼,然而肖凡始终不同意,这让田一禾心存不满。

"]
[["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

D.“这让田一禾心存不满”错误,田一禾并没有不满,他一直在争取上一号达坂,一是为信念,二是为照顾战友。

故选D。

军旅文学往往采取宏大叙事,而这篇小说却有所不同,请从选材、叙述、主题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其特点。

[["

①选材:小说选取了汽车连执行描红界碑上“中国”二字的任务这一平凡小事,展现了边防战士的精神风貌,以小见大。

②叙述:小说采用了平实的叙述方式,通过田一禾与肖凡的对话以及对一号达坂的描写,真实地呈现了边防战士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状态。

③主题:小说围绕描红“中国”二字的任务展开,表达了对边防战士坚守边疆、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主题明确而深刻。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题干要求从选材、叙述、主题上分析小说的特点。这需要先了解军旅文学的宏大叙事,即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表现宏大的思想主题,而这篇小说不同。

选材方面,“命令很简单,让汽车连派几个人去一号达坂,用红漆把界碑上的‘中国’二字描红”从接受任务、肖凡与田一禾两人抢着上一号达坂给“界碑”描红,是边防战士为“界碑”描红的小事,小事不小,事件展现了边防战士的精神风貌,以小见大。

叙述方面,小说采用了平实的叙述方式。从第三人称排长田一禾的角度叙事,其间“田一禾有些吃惊:‘你一个人去吗?’肖凡点了点头。田一禾说:‘我的身体好,让我去吧。’肖凡却摇头。田一禾又说:‘要不我陪你去,两个人在路上有个照应。’”,田一禾和肖凡的对话朴实无华,战友间的情感真实而感人;“一号达坂在多尔玛边防连”“一号达坂的海拔5800多米,几乎与云朵挨在一起,是阿里军人常说的‘天边边’。边防连就在一号达坂下面,抬头能看见,但上去一趟却很难,大雪封山后就更上不去了,只有等到开春后积雪融化,在巡逻时才上去一趟。空气稀薄、缺氧、高原反应等,会在迈出第一步时,像石头一样压在战士们身上,像针扎一样让脑袋生疼,像被抽去筋骨一样让双腿发软”,小说以平实的语言对一号达坂的描写,真实地呈现了边防战士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状态。

主题方面,“是为了看一眼界碑上的‘中国’二字,那两个字红灿灿的,体现着中国的威严”“一天天忍,一月月熬,一年年扛。只要喀喇昆仑山在,这些精神就在”,通过边防战士为“界碑”描红之事,表达了和平年代边防战士对国家的赤诚,表达了对边防战士坚守边疆、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这些都有别于宏大主题的军旅小说。

高中 | 内容理解题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