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1 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1 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 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研究发现,恶性肿瘤内部细胞的$\rm DRP1^{s367}$位点发生磷酸化,促进线粒体融合,使线粒体长度明显长于边缘区域细胞。为进一步研究在营养缺乏时线粒体融合对癌细胞糖代谢的调控,研究人员用肝癌细胞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rm (\qquad)$

指标

相对值

组别

线粒体$\rm ATP$

生量

线粒体

嵴的密度

线粒体内膜呼吸

链复合体活性

细胞耗氧速率
甲组:常规培养$\rm 1.0$$\rm 10.1$$\rm 0.91$$\rm 4.2$
乙组:营养缺乏$\rm 1.4$$\rm 17.5$$\rm 2.39$$\rm 5.6$

丙组:营养缺乏十$\rm DRP1^{s367}$

点磷酸化抑制剂

$\rm 0.8$$\rm 9.8$$\rm 1.22$$\rm 3.1$

注:线粒体嵴的密度$\rm =$嵴的数目$\rm /$线粒体长度

["

呼吸链复合体能够催化丙酮酸分解为$\\rm [H]$$\\rm CO_{2}$

","

肿瘤内部细胞比边缘区域细胞的葡萄糖分解速率快

","

肿瘤内部细胞线粒体融合增强,有利于适应营养缺乏的环境

","

抑制$\\rm DRP1^{s367}$位点磷酸化的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肝癌的发展

"]
[["BCD"]]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rm [H]$,合成少量$\rm 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rm [H]$,合成少量$\rm 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rm [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rm ATP$

$\rm A$、呼吸链复合体是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因此呼吸链复合体能够催化$\rm O_{2}$$\rm [H]$生成$\rm H_{2}O$$\rm A$错误;

$\rm B$、由题意可知,肿瘤内部细胞比边缘区域细胞的线粒体更长,线粒体要利用葡萄糖分解得到的丙酮酸,因此肿瘤内部细胞比边缘区域细胞的葡萄糖分解速率快,$\rm B$正确;

$\rm C$、由题意可知,$\rm DRP1^{s367}$位点磷酸化抑制剂会抑制肿瘤内部细胞线粒体融合,对比乙组和丙组可知,乙组线粒体嵴的密度更大、线粒体内膜呼吸链复合体活性更大、细胞耗氧速率更大、线粒体产生的$\rm ATP$更多,说明肿瘤内部细胞线粒体融合增强,有利于适应营养缺乏的环境,$\rm C$正确;

$\rm D$、抑制$\rm DRP1^{s367}$位点磷酸化的药物能够抑制线粒体融合,而线粒体融合减弱不利于肝癌细胞适应营养缺乏的环境,因此抑制$\rm DRP1^{s367}$位点磷酸化的药物能有效地抑制肝癌的发展,$\rm D$正确。

故选:$\rm BCD$

高中 | 第1 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野生型拟南芥的叶片是光滑形边缘,研究影响其叶片形状的基因时,发现了个不同的隐性突变,每个隐性突变只涉及个基因。这些突变都能使拟南芥的叶片表现为锯齿状边缘。利用上述突变培育成个不同纯合突变体①~⑥,每个突变体只有种隐性突变。不考虑其他突变,根据表中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无义突变是指基因中单个碱基替换导致出现终止密码子,肽链合成提前终止。科研人员成功合成了一种,能帮助基因第位碱基发生无义突变的成纤维细胞表达出完整的蛋白。该对其他蛋白的表达影响不大。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下图所示为中心法则及其拓展的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吉西他滨是治疗胰腺癌的有效药物,但是随患者用药时间的延长,会出现耐药现象,导致疗效下降。研究发现,相对于不耐药的胰腺癌细胞,耐药细胞内一种编号为(以下简称为)的水平大幅度降低。是细胞内产生的一种短链,可与编码蛋白的结合,实现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机理如图。为了探究与胰腺癌细胞耐药性的关系,科研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滑移错配是指在复制时,模板链上的碱基滑动脱出配对位置,使合成的子链与模板发生过渡性的错排,最后导致子链碱基的错误掺入,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水稻体内某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后(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变成),影响水稻基因的转录,导致表达的相应酶含量减少,使水稻表现出稻瘟病抗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