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玉米是一年生雌雄同株异花传粉的植物,具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玉米茎高由一对等位基因$\rm A_{1}$$\rm A_{2}$控制,其中$\rm A_{1}$控制高茎,纯合高茎与矮茎杂交,子一代全为高茎。在纯合高茎品系中,发现一株矮茎突变体甲,进一步研究发现,甲是由高茎中一个$\rm A_{1}$基因突变成$\rm A_{3}$形成。甲自交,子代中矮茎植株占$\rm \dfrac{3}{4}$,则$\rm A_{1}$$\rm A_{2}$$\rm A_{3}$之间显隐性关系是                 $\rm \gt$                 $\rm \gt$                 。甲与正常矮茎玉米植株杂交得$\rm F_{1}$$\rm F_{1}$自由交配,$\rm F_{2}$矮茎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                 

[["$\\rm A_{3}$","$\\rm A_{1}$","$\\rm A_{2}$","$\\rm \\dfrac{6}{11}$"]]

据题干信息“玉米茎高由一对等位基因$\rm A_{1}$$\rm A_{2}$控制,其中$\rm A_{1}$控制高茎,纯合高茎与矮茎杂交,子一代全为高茎”可知,$\rm A_{1}$$\rm A_{2}$为显性,结合题干信息“纯合高茎品系中发现一株矮茎突变体甲,进一步研究发现,甲是由高茎中一个$\rm A_{1}$基因突变成$\rm A_{3}$形成”可知,$\rm A_{3}$$\rm A_{1}$为显性,故$\rm A_{1}$$\rm A_{2}$$\rm A_{3}$之间显隐性关系是$\rm A_{3}\gt A_{1}\gt A_{2}$;甲($\rm A_{3}A_{1}$)与正常矮茎($\rm A_{2}A_{2}$)玉米杂交得$\rm F_{1}$基因型为$\rm A_{3}A_{2}$$\rm A_{1}A_{2}=1:1$$\rm F_{1}$自由交配得$\rm F_{2}$$\rm F_{1}$产生的雌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rm A_{3}$$\rm A_{2}$$\rm A_{1}=1:2:1$,故$\rm F_{2}$矮茎植株($\rm 1A_{3}A_{3}$$\rm 4A_{3}A_{2}$$\rm 2A_{3}A_{1}$$\rm 4A_{2}A_{2}$),$\rm F_{2}$矮茎植株为 $\rm 11/16$,杂合子占比 $\rm \dfrac{6}{16}$,故$\rm F_{2}$矮茎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 $\rm \dfrac{6}{11}$

现有乙、丙$\rm 2$个纯合玉米品系,表型分别为正常叶黄色胚乳、卷叶白色胚,$\rm D_{1}$$\rm D_{2}$分别控制正常叶和卷叶,$\rm E_{1}$$\rm E_{2}$分别控制黄色胚乳和白色胚乳。利用乙、丙品系玉米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从配子的角度分析,$\rm F_{2}$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将乙、丙品系间行种植,收获时丙品系果穗上所结种子的胚乳的基因型是                                                  (只考虑胚乳的颜色)。

注:胚乳是由精子与母本产生的两个极核融合后发育而成,两个极核基因相同且与卵细胞一致

[["

$\\rm F_{1}$产生的基因型为$\\rm D_{1}E_{2}$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导致的;$\\rm E_{1}E_{2}E_{2}$$\\rm E_{2}E_{2}E_{2}$

"]]

据题干信息可知,利用乙、丙品系玉米进行杂交$\rm F_{1}$均为正常叶黄色胚乳,说明正常叶、黄色胚乳为显性,分别由$\rm D_{1}$$\rm E_{1}$控制,则$\rm F_{1}$基因型为$\rm D_{1}D_{2}E_{1}E_{2}$,自交后代理论上表型及比例为正常叶黄色胚乳:正常叶白色胚乳:卷叶黄色胚乳:卷叶白色胚乳$\rm =438:189:63:62=7:3:1:1$,说明控制正常叶、白色胚乳的配子存在致死情况,推知$\rm F_{1}$产生的基因型为$\rm D1E2$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若将乙($\rm E_{1}E_{1}$)、丙($\rm E_{2}E_{2}$)品系间行种植,收获时丙品系果穗上所结种子可以是自交所得,也可能接受来自乙的花粉所得,已知胚乳是由精子与母本产生的两个极核融合后发育而成,两个极核基因相同且与卵细胞一致,故丙所结种子的胚乳的基因型是$\rm E_{1}E_{2}E_{2}$$\rm E_{2}E_{2}E_{2}$

玉米果穗大小是由两对等位基因$\rm B_{1}$$\rm B_{2}$$\rm C_{1}$$\rm C_{2}$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都纯合时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杂交种$\rm B_{1}B_{2}C_{1}C_{2}$的性状优于纯合双亲的现象称作杂种优势。

①基因型为$\rm B_{1}B_{2}C_{1}C_{2}$的大穗杂交种自交后代出现衰退小穗性状的概率为$\rm dfrac{1}{2}$,说明                

②雄性不育技术在玉米的杂种优势育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者将花粉致死基因$\rm r$(含有$\rm r$基因的花粉致死)、育性恢复基因$\rm M$(仅使$\rm m$恢复育性)和荧光蛋白基因$\rm G$紧密连锁作为目的基因导入到基因型为$\rm mm$的雄性不育品系中,经筛选获得仅有$\rm 1$条染色体上含有目的基因,且$\rm m$不位于该染色体上的杂合子丁。将$\rm M$$\rm G$紧密连锁的目的是                                  。丁自交获得的种子中能发荧光的概率为                。从生物安全的角度分析,利用丁与其他品系杂交,生产玉米杂交种,这种育种优势是                                                                                  

[["

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不发生互换;可根据是否发荧光判断种子的育性;$\\rm \\dfrac{1}{2}$;恢复了植物育性,避免基因污染

"]]

①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后代中就会出现$\rm \dfrac{1}{4}$的衰退率,而大穗杂交种($\rm B_{1}B_{2}C_{1}C_{2}$)自交,后代出现衰退的小穗性状的概率为$\rm \dfrac{1}{2}$,则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不发生互换;

②将$\rm M$$\rm G$紧密连锁的目的是通过荧光来筛选含有$\rm M$基因的受体细胞,即可根据是否发荧光判断种子的育性;丁为仅有$\rm 1$条染色体上含有目的基因,且$\rm m$不位于该染色体上的杂合子,基因型可表示为$\rm MrG/---$,可以产生的花粉有$\rm 2$种,$\rm \dfrac{1}{2}$含有花粉致死基因,花粉致死;$\rm 1/2$中不含有花粉致死基因,花粉具有活性,只有具有活性的才能参与受精;产生两种卵细胞,$\rm \dfrac{1}{2}$含有荧光蛋白基因,$\rm \dfrac{1}{2}$中不含有荧光蛋白基因,均具有活性,因此受精后,产生$\rm 2$种种子,$\rm \dfrac{1}{2}$发出荧光,$\rm \dfrac{1}{2}$不发荧光;由于导入$\rm MrG$恢复了植物育性,但由于$\rm r$基因存在,不能产生含$\rm MrG$的花粉,避免基因污染。

高中 |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的概念及实例,对应正确的是 黄瓜为雌雄同株、异花受粉植物,果实有刺()对果实无刺()为显性。现有一批杂合果实有刺黄瓜,分别进行如下处理,方案①:单独种植管理(植株间不能相互传粉),得到的每代种子再分别单独种植;方案②:常规种植管理,得到的每代种子均常规种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灰背鹿鼠洞穴入口长且有逃生通道,拉布拉多白足鼠洞穴入口短且没有逃生通道。入口长度和有无逃生通道分别由对等位基因控制,两者杂交所得均为长入口且有逃生通道,与亲本拉布拉多白足鼠回交得,表型为长入口有逃生通道、长入口无逃生通道、短入口有逃生通道、短入口无逃生通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某植物的高秆和矮秆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黄花和蓝花受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某高秆黄花植株自交得到,中高秆黄花:高秆蓝花:矮秆黄花:矮秆蓝花。已知某种基因型的配子存在部分致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如图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不考虑、染色体同源区段和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象鼻虫()主要危害花木果树,是经济作物上的大害虫。在恶劣条件下,象鼻虫通过孤雌生殖,产生大量后代。科学家针对其孤雌生殖机制提出了种假说(不考虑基因突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