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研究人员对某自然保护区 $\rm 7$ 种生境内的物种数、鸟类的多样性(鸟类的物种种类数)和均匀度(各种鸟类的整体分配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

阔叶林狼尾草荒地白茅农田鱼塘互花米草
物种数$\rm 108$$\rm 76$$\rm 79$$\rm 75$$\rm 82$$\rm 53$$\rm 51$
多样性(相对值)$\rm 3.488$$\rm 3.185$$\rm 3.293$$\rm 3.184$$\rm 3.030$$\rm 2.679$$\rm 2.857$
均匀度(相对值)$\rm 0.745$$\rm 0.736$$\rm 0.754$$\rm 0.738$$\rm 0.688$$\rm 0.675$$\rm 0.727$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鸟类多样性最低的生境是                ,原因可能是                                                                                  

[["

鱼塘生境;植被单一且人类干扰比较大

"]]

结合表中数据可知,鱼塘生境中鸟类多样性最低,可能的原因是该生境中植被单一且人类干扰比较大。 

在互花米草生境中有如图 $\rm 1$ 所示的食物网关系,图中包含的生态系统成分有                 种,泥螺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若斑嘴鸭摄食泥螺和克氏原鳌虾的比例为 $\rm 3:1$,则斑嘴鸭每增加 $\rm 10KJ$ 的生物量,按 $\rm 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通过食物网需要消耗生产者                 (填“$\rm =$”“$\rm \gt $”或“$\rm \lt $”)$\rm 1000KJ$ 的生物量。

  

[["$\\rm 4$","消费者和分解者","$\\rm \\lt $"]]

$\rm 1$中包含的生态系统成分有$\rm 4$种,分别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泥螺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因为其还可从有机腐殖质中获取能量;若斑嘴鸭摄食泥螺和克氏原鳌虾的比例为 $\rm 3$$\rm 1$,则斑嘴鸭每增加 $\rm 10KJ$ 的生物量,按 $\rm 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通过食物网消耗生产者的数量为$\rm 10\div 10\%\div 10\%=1000KJ$,但由于泥螺和克氏原鳌虾还可从有机腐殖质中获取能量,因此需要消耗生产者的量“$\rm \lt $$\rm 1000KJ$

克氏原鳌虾是田螺的捕食者,田螺又常以黑毛藻为食,为了研究动物间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影响,科研人员制作了四个培养箱,进行了如图 $\rm 2$ 的处理,若干天后统计平板上黑毛藻的存活率。

  

本实验中 $\rm d$ 组的作用是排除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用带孔不透明的隔板隔开克氏原鳌虾和田螺,是为了防止                                                                                  ,但克氏原鳌虾产生的                信息会对田螺采食黑毛藻产生影响。

[["

环境因素引起的黑毛藻生长或死亡;克氏原鳌虾对田螺的直接捕食; 化学

"]]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动物间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影响,本题研究的是克氏原鳌虾和田螺的捕食关系对黑毛藻的影响,田螺图中 $\rm d$ 组的作用作为对照组,其目的是排除环境因素引起的黑毛藻生长或死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用带孔不透明的隔板隔开克氏原鳌虾和田螺,是为了防止捕食关系的发生,但克氏原鳌虾产生的化学信息依然可以传递,因而会对田螺采食黑毛藻产生影响。

上述实验统计结果得到黑毛藻的存留率如图 $\rm 3$ 所示。

  

依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克氏原鳌虾对田螺采食黑毛藻起到                 作用,且对                 采食黑毛藻影响较大。

[["抑制","小田螺"]]

依据实验结果可知,在有克氏原鳌虾的情况下黑毛藻的存活高,说明克氏原鳌虾对田螺采食黑毛藻起到抑制作用,同时在小田螺存在的情况下黑毛藻的存活率更低,可见,对小田螺采食黑毛藻影响较大。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科研人员以祁连山青海云杉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青海云杉林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密度占总碳密度的比例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以了解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的土壤碳库功能。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氾胜之书》中记载到“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气始暑,阴气始盛,土复解。夏至后九十日,昼夜分,天地气和。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曰膏泽,皆得时功。”下列关于耕田的叙述,正确的是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位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对我国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阐述正确的是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广东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是珠江流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规划总面积公顷,湿地面积公顷,湿地率。规划区内包括河口水域、红树林、潮间盐水沼泽、淤泥质海滩等多种湿地类型,是独具岭南风格的生态系统。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保护珠江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红树林群落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中山打造集生态和人文于一体的滨海景观。请回答下列问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