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研究者拟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将簇毛麦($\rm 2n=14$)的优良性状导入普通小麦($\rm 6n=42$)中。用簇毛麦花粉给数以千计的小麦小花授粉,$\rm 10$天后只发现两个杂种幼胚$\rm F_{1}$$\rm F_{1}$幼苗经化学物质$\rm X$处理后获得可育的作物新品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rm (\qquad)$

["

簇毛麦能与普通小麦杂交成功,证明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

","

化学物质$\\rm X$可能是秋水仙素,其作用于有丝分裂间期

","

将杂种幼胚经培养形成的杂种植株相互杂交,得到可育植株的概率较高

","

杂种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后能产生可育植株

"]
[["D"]]

簇毛麦($\rm 2n=14$)为二倍体,配子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共$\rm 7$条染色体;普通小麦($\rm 6n=42$)为六倍体,配子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共$\rm 21$条染色体;杂交后幼胚细胞为非同源四倍体细胞,含有$\rm 28$条染色体。

$\rm A$、簇毛麦与普通小麦是两个不同物种,两者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rm A$错误;

$\rm B$、化学物质$\rm X$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化学物质$\rm X$可能是秋水仙素,其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其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rm B$错误;

$\rm C$、杂种植株有来自簇毛麦的$\rm 7$条染色体和来自普通小麦的$\rm 21$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得到可育植株的概率极低,$\rm C$错误;

$\rm D$、杂种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后,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能正常联会,因而能产生可育植株,$\rm D$正确。

故选:$\rm D$

高中 |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相关题库:
长期地理隔离的种群,杂交后代可能会产生不适应环境的变异。经历了长期地理隔离的型和型白茅草,都在春季开花,而它们杂交产生的在秋季开花。开花后得到的种子经一个月发育成熟,不经休眠直接萌发。科研人员检测了种子的萌发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秦岭地区迄今已报道过例罕见棕白色大熊猫(性别决定为 型)。我国科研人员从棕白大熊猫家系(如图)中鉴定出该性状可能与核基因 突变有关(不考虑基因位于、同源区段),目前这种突变仅在秦岭地区的大熊猫种群中被发现。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如图是野生祖先种和栽培品种香蕉的染色体核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如图为育种方法图解,图中数字表示不同育种过程用到的方法;图为物种形成过程模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的环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 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 种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珊瑚礁内,在马里亚纳海沟米以下高压、无光的深海环境发现一种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研究发现,超深渊狮子鱼的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