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 $\rm 358$ 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示意图$\rm ($图中数字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 种群$\rm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rm (\qquad)$
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
","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②③
","种群 $\\rm X$ 分布区域扩大有利于在⑥⑦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
","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相同方向演化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rm A$、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存在差异,不同个体表现型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层次中的基因多样性,$\rm A$正确;
$\rm B$、分析演化图表可知,四个物种中②和③由同一物种形成不同物种的时间最晚,其亲缘关系最近,$\rm B$正确;
$\rm C$、由于喜马拉雅地区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若种群$\rm X$分布区域扩大,则利于原种群形成地理隔离,失去交配机会,从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产生生殖隔离),$\rm C$正确;
$\rm D$、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rm D$错误。
故选:$\rm D$。
高中 | 二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