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1 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1 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 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小麦的高秆对矮秆(相关基因为$\rm A/a$)为显性,抗病对感病(相关基因为$\rm B/b$)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为培育矮秆抗病植株,现以纯合高秆抗病小麦植株与矮秆感病小麦植株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rm F_{1}$$\rm F_{1}$自交得$\rm F_{2}$。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培育矮秆抗病植株的育种方法为                 。若让$\rm F_{2}$中的所有矮秆抗病植株随机交配,理论上$\rm F_{3}$中出现纯合矮秆抗病植株的概率为                 

[["杂交育种","$\\rm \\dfrac49$"]]

题述培育矮秆抗病植株的育种方法是将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集合在一起,为杂交育种;$\rm F_1$,基因型是$\rm AaBb$,自交后$\rm F_{2}$中矮杆抗病植株有$\rm aaBB$$\rm aaBb$,若让$\rm F_{2}$中的所有矮秆抗病植株随机交配,由于矮秆植株基因型为$\rm aa$,因此要计算理论上$\rm F_{3}$中出现纯合矮秆抗病植株的概率,只需要考虑$\rm F_{3}$中抗病基因纯合个体出现的概率,$\rm F_{2}$中抗病植株基因型为$\rm \dfrac13BB$$\rm \dfrac23Bb$$\rm B$的基因频率$\rm =\dfrac13+\dfrac12\times \dfrac23=\dfrac23$,则理论上$\rm F_{3}$中出现纯合矮秆抗病植株的概率为$\rm \dfrac23\times \dfrac23=\dfrac49$

现用$\rm X$射线照射高秆抗病、矮秆感病两个纯合品系的小麦幼苗,其中用                品系的小麦幼苗处理更易获得矮秆抗病植株,$\rm X$射线属于                诱变因素。该育种方法需要处理大量材料,其主要原因是                                                                

[["

矮秆感病;物理;该育种方法依据的主要原理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的特点

"]]

纯合高秆抗病品系($\rm AABB$)经处理需两个$\rm A$基因都突变为$\rm a$基因才能成为矮秆抗病植株,而矮秆感病品系($\rm aabb$)经处理只要一个$\rm b$基因突变为$\rm B$基因就能成为矮秆抗病植株,故用$\rm X$射线照射矮秆感病品系更易获得矮秆抗病植株;该育种方法属于诱变育种,$\rm X$射线属于物理诱变因素;诱变育种依据的主要原理为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的特点,所以采用诱变育种获得所需品种时需要处理大量材料。

若研究发现,$\rm B$基因和$\rm b$基因转录出的$\rm mRNA$除末端序列存在如图所示差异外,其他序列均相同。相对于$\rm B$基因,$\rm b$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                导致基因序列改变。图中两个$\rm mRNA$翻译形成的肽链在长度上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已知终止密码子有$\rm UAA$$\rm UAG$$\rm UGA$

$\rm B$基因的$\rm mRNA$序列:$\cdots\rm ACGUACGAUAGUGGCUGA$

$\rm b$基因的$\rm mRNA$序列:$\cdots\rm ACGUAGGAUAGUGGCUGA$

[["

替换;与$\\rm B$基因相比,$\\rm b$基因的$\\rm mRNA$中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子$\\rm UAG$

"]]

分析题意,$\rm B$基因和$\rm b$基因转录出的$\rm mRNA$仅有一个碱基存在差异,说明相对于$\rm B$基因,$\rm b$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导致基因序列改变。分析可知,$\rm B$基因和$\rm b$基因转录出的$\rm 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位置不同,与$\rm B$基因相比,$\rm b$基因对应的$\rm mRNA$中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导致翻译形成的肽链中的氨基酸数目减少。

高中 | 第1 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