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二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科研人员对高原鼠兔的被捕食风险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rm 1$、图$\rm 2$是根据甲乙两种鼠兔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图,$\rm L$值表示甲鼠兔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rm M$值表示乙鼠兔的种群数量。不考虑甲鼠兔种群的迁入和迁出,对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rm (\qquad)$
注:警戒距离是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
由图$\\rm 1$可知,植被群落高度越高,鼠兔被捕食的风险就越低
","乙鼠兔种群的$\\rm K$值比甲鼠兔种群的$\\rm K$值大
","第$\\rm 2$年,甲鼠兔$\\rm L$值下降可能是由乙鼠兔迁入与其竞争资源导致的
","由图$\\rm 2$可知,甲鼠兔种群在第$\\rm 2$年年末时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乙鼠兔种群数量呈“$\\rm S$”形增长
"]分析图$\rm 1$可知,植被群落高度越高,警戒距离越小,个体被捕食风险越高。分析图$\rm 2$:图中$\rm L$值表示甲鼠兔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rm L$值大于$\rm 1$,种群数量增加;$\rm L$值等于$\rm 1$,种群数量不变;$\rm L$值小于$\rm 1$,种群数量减少。
$\rm A$、由图$\rm 1$可知,植被群落高度越高,警戒距离越小,而警戒距离是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之间的距离,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因此植被群落高度越高,鼠兔被捕食的风险就越大,$\rm A$错误;
$\rm B$、$\rm K$值表示的是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但图示为甲种群的$\rm L$值大小,无法得知甲种群$\rm K$值的大小,因此无法进行比较,$\rm B$错误;
$\rm C$、乙鼠兔在第$\rm 1$年年末迁入甲鼠兔生活的区域,乙鼠兔迁入后会与甲鼠兔竞争食物和栖息地,使甲鼠兔的种群数量下降,即甲鼠兔$\rm L$值下降,$\rm C$正确;
$\rm D$、由图$\rm 2$可知,甲鼠兔种群在第$\rm 2$年年末时$\rm L$值小于$\rm 1$,说明种群数量是减小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乙鼠兔种群迁入一个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种群数量是呈“$\rm S$”形增长,$\rm D$错误。
故选:$\rm C$。
高中 | 第1节 群落的结构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