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题目答案及解析

稿件来源:高途

高中 | 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胆碱能神经元中,乙酰辅酶$\rm A$上的乙酰基在胆碱乙酰转移酶的作用下转移到胆碱分子上而形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乙酰胆碱进入突触间隙后大部分会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从而保证既有乙酰胆碱让突触后膜兴奋,又能快速终止其对突触后膜的兴奋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胆碱乙酰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等具有                的特性,从而保证神经递质的快速合成和降解;据乙酰胆碱酯酶发挥作用的部位可知,与其合成和分泌直接相关的细胞结构有                                                                

[["

高效性;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即具有高效性,从而保证神经递质的快速合成和降解。乙酰胆碱酯酶起作用的部位在突触间隙,说明该酶属于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和分泌直接相关的细胞结构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研究发现,某基因突变导致乙酰胆碱受体结构异常,乙酰胆碱难以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这说明基因可以通过                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若受体正常,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低会导致                                                                

[["

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或突触后膜兴奋时间延长)

"]]

乙酰胆碱的受体是膜整合蛋白,其结构异常导致功能异常,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低,会导致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中存在的时间延长,从而导致突触后膜兴奋时间延长。

乙酰胆碱经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是                ,兴奋在突触结构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                                                                

[["

胞吐;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

乙酰胆碱通过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且在突触结构中,其受体只分布在突触后膜上,所以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至突触后膜(即兴奋在突触结构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高中 | 第2节 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题目答案及解析(完整版)

去刷题
今日推荐